放牛妇(未完成)

夜长天光慢,秋深瘴雾寒。
鸡犬扰梦醒,絮薄不觉暖。
惺忪下柴床,移被遮儿女。
推门惊露重,霜侵恨衣单。
转角唤牛起,哑声劝尿矢。
牛憨不解语,自顾驱蝇虱。
火起面渐青,挽袖作喝叱。
良久箍桶鸣,略微平郁气。
先挖个小坑,回头慢慢填。
夜长天光慢,秋深瘴雾寒。
鸡犬扰梦醒,絮薄不觉暖。
惺忪下柴床,移被遮儿女。
推门惊露重,霜侵恨衣单。
转角唤牛起,哑声劝尿矢。
牛憨不解语,自顾驱蝇虱。
火起面渐青,挽袖作喝叱。
良久箍桶鸣,略微平郁气。
先挖个小坑,回头慢慢填。
去年11月用买来的鳄梨取出种子自己培育种苗。经过80天的砂床培育,终于有两个小小的芽头破土而出。地里那棵,个头比较大,是东南亚的品种。当时埋下了六颗种子,只冒出来一个芽头。杯里那棵,个头比较小,是南美洲的品种。当时埋下了四颗种子,也只冒出来一个芽头。
最近几天阳光不错,这两个芽头长势都很健康。等它们长到30厘米左右的时候,就移植到园子里面去。
从网上订了一些果树,也不知道在海南能不能够开花结果。不管怎么说,先种下来看看吧。订的是嫁接的四年苗,如果水土条件合适的话,明年就可以开花结果。
樱桃:
乌克兰黑樱桃,雷尼水晶樱桃,红灯樱桃,红冠樱桃,黑珍珠樱桃
苹果:
红富士苹果,华美苹果,萌苹果,红玉苹果
石榴:
牡丹花石榴, 突尼斯软籽石榴
枇杷:
红沙枇杷,白沙枇杷,鸡蛋红枇杷
红枣:
冬枣,金丝枣,茶壶枣
葡萄:
美人指,赤霞珠,无核金星,红提子,黑提子
其他:
黑树莓,黄金梨,五月红桃子
顺便订了20株不同颜色的藤本攀援月季,打算让它们爬到墙上、屋顶、还有围墙上。
白木香,学名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又名土沉香、女儿香、莞香、牙香树,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地区。每年2~4月间开花,6~7月间果实成熟。果实成熟后能自行裂开成两瓣,内有种子两颗,黑色,每颗种子上方有两条细丝与果壳相连。
下面这些照片,是我在自己的沉香园里拍摄的。沉香结香部位是人工造香的结果,造香时间为45天。
试图将沉香的结香过程大概地描述一下。这个过程,大概可以分成如下几个步骤:
(1)白木香,从幼苗成长为具有结香能力的成熟树木。这个阶段,这棵树只有白木,没有香。
(2)由于雷电击打、台风吹折、鼠吃虫咬、细菌入侵等等因素导致香树获得结香信号。在结香信号的指引下,香树在伤口部位分泌出树脂。这个分泌过程是由内(树肉)向外(伤口表面)的。
(3)由于香树伤口部位和树干内部树脂浓度的不同,树脂由高浓度部位向低浓度部位进行扩散。这个扩散过程是由外(伤口表面)向内(树肉)的。
(4)树脂分泌和树脂扩散是两个相互竞争的逆向过程。由于香树分泌树脂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这两个过程很难达到平衡。其最终结果,是一个树脂与白木相互交 错的过渡区。靠近伤口部位,树脂的浓度最大。理论上离伤口无限远处,树脂的浓度为零。这个无限远处并不是离伤口一公里两公里的地方,而是指树脂不太可能扩 散到的部位。如果明确地知道树脂的分泌能力以及树脂在树心材中的扩散能力,这个无限远处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可惜的是这两个关键参数目前无法测量。由于树干 的不同部位其扩散能力不同,这个过渡区是非常不规则的。
(5)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如上两个过程没有达到平衡,所以沉香树脂在白木中是非饱和的。非饱和的意思,就是有的白木纤维碰到了树脂,有的白木纤维没有碰到树脂。这两种纤维互相交织在一起。
(6)碰到了树脂的白木纤维,逐渐与树脂发生作用,生成沉香中的各种特征物质,并且导致含有沉香特征物质的纤维颜色变深。这个过程非常复杂,目前很难描述清楚。已知的事实是,沉香受伤的时间越长,这些关键性物质的含量越高,沉香的香气更令人愉悦。
(7)树脂分泌和树脂扩散的两个过程,也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例如树脂从什么地方来,是不是树受伤之后就源源不断地分泌还是分泌一小会就停止了,都是未知数。
(8)没有碰到树脂的白木纤维,维持原状。也就是说,在沉香树受伤一段时间之后,白木纤维和含有沉香特征物质的纤维交织在一起。采香的时候,把整个过渡区 采下来,用刀子尽可能干净地剔除白木,就是生沉。但是,因为纤维很细,并且两种纤维交织在一起,很难在完全剔除白木纤维的同时保留下含有沉香特征物质的纤 维。因此,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生沉,都是白木纤维和和含有沉香特征物质的纤维相互交错的。我们说颜色黑一点的沉香质量好一点,就是说这个沉香里面含有沉香特 征物质的纤维比较多。
(9)沉香纤维中生成沉香特征物质后,该纤维中的细胞开始衰老并且走向死亡。这些细胞的死亡会导致营养供应通道的阻塞,从而导致附近没有结香的细胞的死 亡。一般来讲,靠近伤口表面的细胞由于结香快,所以更早地死亡。细胞死亡之后,风化作用导致没有含有油脂的纤维腐朽,或者是被微生物所分解。这个过程我们 称为熟化。熟化的结果,是提高了这块沉香的油脂含量(百分比),也提高了这块沉香的硬度。
(10)沉香树由于某些原因倒塌后被埋在土壤里,已经结香的部位在密闭条件下与土壤里的矿物质发生交换作用(这个过程,可以比喻为腌咸鸭蛋),又被土壤里的微生物所进一 步分解(这个过程,可以比喻为酿酒)。我们把沉香在地底下所经历的整个过程称为醇化。醇化需要很长的时间,其结果是木质纤维进一步减少,沉香进一步变硬。 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就形成了千年妖精沉(土沉)。
沉香的形成过程,基本上就是这个流程,但是细节部分,我们只能够说不知道,不清楚,很复杂。分泌树脂一说,也仅仅是个比喻,事实不一定是这么简单。
这也是我第一次试图系统地去总结沉香结香的整个过程。有一些地方,还想的不是很清楚,描述得也不是很准确。请各位大哥大姐多多批评。
在人工促进结香这个领域,我们特别希望研究的是结香信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导致香树获得了结香信号?是外伤吗?是真菌吗?是化学物质吗?我们不知道。
最近到泰国作了一次山野调查,有幸在曼谷附近的雨林里拍摄到了一些Aquilaria Crassna的图片。这一树种通常也被认为是棋楠种沉香,因为其香味独特而在品香领域具有比较高的价值。业界认为“棋楠”通常具有如下几种特征:刀削卷条、碎屑挤压成团、嚼感如蜡无木渣、味觉麻辣甜、香韵馥郁多端。我自己尝过Aquilaria Crassna这一树种所形成的沉香,感觉为先辣、后麻,最后返甘。
(1)精油的定义和制备
在谈沉香油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精油的定义以及其制备工艺。
精油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称谓,在商业上通常称为“芳香油”,在医药上又通常称为“挥发油”,用来指代通过蒸馏、压榨、萃取(浸提)、或吸附等物理方法从芳香植物的花、叶、枝、片、根、茎、果实、种子或分泌物中提取的具有一定香气和挥发性的油状物质。通俗地讲,这种油状物质是植物中原有含香成分提炼浓缩之后得到的精华,因此又将其称为精油。精油不是某种单一的物质,而是许多不同化学物质的混合物。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通常采用如下四种方法来制备精油:
一、水汽蒸馏法。植物精油的成分,其沸点通常在150到300摄氏度之间,在常压下有一定的挥发性。在加热条件下,可以随水蒸气逸出。将植物的含香部位粉碎之后进行蒸馏,精油和水在蒸馏釜中发生共沸,经过冷凝装置后凝聚出油滴,进行油水分离之后分别的到精油和花水。在具体操作上,又有常压蒸馏,加压蒸馏,减压蒸馏,也有浸水蒸馏和隔水蒸馏。从油水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精油称为“粗油”,需要进行静止、澄清、脱水处理,得到“直接油”(也叫“一次油”)。将直接油进行脱水、过滤、净化后得到精制精油。水汽蒸馏法得到的精油通常只能够得到植物芳香成分中的高挥发性成分,因此其得率(精油重量与原材料重量之比称为得率,也叫做收率)比较低。
二、溶剂萃取法。这种方法也称为溶剂浸提法,是利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将植物含香部位的某些成分溶解出来,又利用有机溶剂低沸点和高挥发性等特点通过蒸馏或者蒸发的方法去除溶剂,从而得到植物精油。经常采用的有机溶剂包括乙醇、乙醚、丙酮、石油醚、苯、甲醛等等。简单地讲,能够溶解于水的物质大部分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所以溶剂萃取法得到的结果包含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大部分物质。另外,有机溶剂的溶解能力远强于水,因此有一部分原来不能够被水溶解的物质会溶解到有机溶剂中来,因此溶剂萃取法得到的结果还包含水蒸气蒸馏法不能够得到的物质 -- 这些物质主要是色酮、植物蜡、树脂和色素。因此溶剂萃取法制备精油的得率通常要比水蒸气蒸馏的方法要高很多。
需要澄清的一个概念是: 将有机溶剂浸出物溶液通过蒸馏或者蒸发的方法去除有机溶剂后得到的产物并不能够被称为植物精油,仅能够被称为浸膏。在浸膏中除了含有植物精油之外,还含有植物蜡、色素、树脂等杂质,以及相当浓度的残留溶剂(大概为10%左右)。由于有机溶剂通常对人体有害,并且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因此不能够直接将浸膏应用于宗教、医疗、水疗等等应用,但是可以直接应用于化工领域。如果将浸膏在高真空条件下进行精馏,控制蒸馏温度在70摄氏度左右,则可以将浸膏中的残留溶剂去除到常用设备监测不到的水平。将脱除溶剂的浸膏在高真空条件下继续进行精馏,控制蒸馏温度在150摄氏度左右,则可以得到浸膏中的高挥发性成分,其结果与水蒸气蒸馏的结果非常类似,可以称为精制精油。精馏剩下的物质包括植物蜡、树脂、色素和少量残留的精油。
根据我个人有限的经验,通过溶剂萃取法制备精制精油,其得率比水蒸气蒸馏法要高,香气成分更加丰富。
三、超临界萃取法。这种方法可以认为是溶剂萃取法的一个特殊情形,只不过使用的不是有机溶剂,而是在高压状态下的液态二氧化碳。在高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是一种液态物质,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可以将植物含香成分中的萜烯类化合物、色酮、植物蜡、树脂和色素溶解出来。这些化合物和液态二氧化碳被转移到分离釜后进行减压,在常压下二氧化碳变成气体逸出,剩下的就是萜烯类化合物、色酮、植物蜡、树脂和色素的混合物(粗油)。通过真空精馏的方法对这些混合物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精制精油。同样,精馏剩下的物质包括植物蜡、树脂、色素和少量残留的精油。
四、碾磨压榨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含油量比较高的柑橘类精油的提取,例如红橘、甜橙、柠檬、葡萄柚等等。这些植物的特点是其含香部位在其外果皮的表层,油囊直径大,可以通过破碎的方法来迫使油囊破裂并释放出精油。精油从油囊释放出来之后,使用喷淋的方法采集,经过沉降、过滤、离心分离之后得到粗油。粗油放置在5 到10摄氏度的条件下静置一段时间,可以使得粗油中的微量水和细微杂质充分沉淀,再次分离出水和沉淀物。在此基础上通过减压过滤除去细小的悬浮杂质,便可以得到精油产品,称为“冷法油”。柑橘类精油中含有大量的萜烯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香气的贡献甚小,经长期放置后又容易发生氧化和聚合反应影响精油质量。为了提高柑橘类精油的质量,通常需要进行除萜处理,得到精制精油。
(2)沉香油的制备和成分
这一个部分的介绍,是以我使用过的海南沉香(百木香)为例子的。其他产地的沉香,由于树种的不同,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
沉香木的精油含量很低,在技术上只有采用水汽蒸馏法、溶剂萃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才可以得到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精油。为了尽可能多地提取出沉香木中的精油成分,通常都需要把沉香木进行粉碎处理,使得其精油成分能够更容易地分离出来。
利用水汽蒸馏法,直接从油水分离器里得到的粗油呈奶白色或者淡黄色,流动性比较差。在5 摄氏度左右转变为蜡状,看起来有点象炼乳。 其挥发速度为中板,醇厚香甜,有凉意,没有令人不快的异味。一次油和精制精油从外观上来看要更加清澈,但是其他物理性质(气味、颜色、流动性)与粗油是基本相同的。需要注意的是,从物理性质上来看,使用不同等级的沉香木,使用水汽蒸馏法得到的结果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差别。也就是说,使用高等级沉香木可以得到更多的精油,但是其物理性质与使用低等级沉香木制备的沉香油是基本一样的。(没有详细分析化学成分的差异,很遗憾。)
利用溶剂萃取法,经过蒸馏或者蒸发去除溶剂后得到的浸膏为金黄色,在数量比较大的情况下由于透明度太低的原因呈现为黑色。这里面的原因是溶剂萃取法会溶解出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植物蜡、树脂和色素。在室温下(15摄氏度左右)流动性看起来很好,这是因为其中残留有相当数量的溶剂。在真空条件下再次除去残留溶剂,经过精溜得到的精制精油(挥发性成分)为淡黄色,与水汽蒸馏法得到的产物在外观上类似,但是比其颜色稍深(这一点不是非常肯定,因为精油随着存放不善的原因也会因为变质而改变颜色)。精溜残余物的颜色非常深,流动性非常差,有时在15摄氏度左右便转变为蜡状(因为这里面含有大量的植物蜡)。
利用超临界萃取法得到的粗油呈金黄色,流动性很差,在10摄氏度左右即转变为蜡状,这是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树脂和植物蜡。这个粗油的味道与水汽蒸馏法的味道非常相似,但是在其头香中多了一种腥气。这种腥气是植物本身的气味,但是没有出现在水汽蒸馏法的产物中,估计是在煮熟之后这种含有腥味的物质发生了某种转化。此外,超临界萃取法得到的精制精油的物理性状与溶剂萃取法得到的精制精油类似。
采用如上三种方法制备精制沉香精油,其收率有所差别,但是都非常有限。以市面上平均价格为5000元一公斤的海南沉香片作为原料,其收率通常在千分之一二左右。精制沉香精油的昂贵,由此可以略见一斑。
沉香精油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比较复杂。下面根据我所阅读到的有关文献做一个总结,有一些内容没有经过我的实证。
沉香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来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白木香酸、白木香醛醇、沉香螺旋醇、沉香螺旋醛、沉香呋喃倍半萜、去氢白木香醇、异白木香醇。这些成分在用水汽蒸馏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萃取法得到的精油中都是存在的。
沉香精油中的非挥发性成分包括多种色酮,三萜、卡拉酮和呋喃酸。这些成分通常出现在通过溶剂萃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得到的浸膏和粗油当中。 水汽蒸馏法得到的产物仅包括沉香木中的高挥发性成分,所以没有监测到这些物质。
色酮是沉香结香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人工促进沉香结香方面的研究当中,通常采用监测色酮的方法来监测某种人工促进结香的方法是否有效。(值得注意的是,沉香的香气主要来自于倍半萜,大部分正式发表的关于人工促进结香的论文都没有进行倍半萜检测。)
(3)沉香油的交易和使用
市面上大部分的沉香油,都避免了使用“沉香精油”这个名称,因为这个名称所对应的内容的定义比较清晰。笼统地叫做“沉香油”,便大大地拓宽了可能用这个词来指代的物质的范围。为了方便各位进行比较鉴别,我想首先对“沉香油”这个相对模糊的词做一个相对清晰的定义。
我所定义的沉香油,包括(1)使用纯料沉香木通过水汽蒸馏法得到的粗油、直接油和精制精油;(2)使用纯料沉香木通过溶剂萃取法得到的浸膏和精制精油;和(3)使用纯料沉香木通过超临界萃取法得到的粗油和精制精油。在这个定义中我强调要使用纯料沉香木,但是并不限制沉香木的等级和质量。这就犹如用一级小米和二级小米熬出来的粥都可以叫做小米粥,但是如果添加了狗尾巴草就不可以简单地称为小米粥了。
市场上的确存在满足如上定义的沉香油,但是数量不多。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所谓“沉香油”,基本上属于“小米狗尾巴草粥”的类型。如果小米足够多,添加一点狗尾巴草来增加就餐的兴趣,大部分人估计不会有太多的意见。问题在于,当小米的价格要远大于狗尾巴草的价格的时候,这个“小米狗尾巴草粥”里面小米的含量实在太少,乃至于这碗粥根本就喝不下去了。
我个人走访过海南、广东、广西的多家“沉香油”加工厂。 这些加工厂大部分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进行生产,将经过蒸发或者蒸馏去除溶剂的浸膏称为“沉香油”出售。除了沉香木之外,添加到原料里面的非沉香木包括香茅草、广藿香、檀香木、花梨木、印度紫檀。这些浸膏通常呈黑色,由于加工设备过于简陋的原因含有大量的残留有机溶剂(有的高达10%甚至更多)。因为原料里面确实有一些沉香木,这些“沉香油”里面也含有微量来自沉香木的挥发性成分。在这种非常复杂的混合物中,沉香精油的香味非常特殊,其留香时间也最长,因此涂抹到皮肤或者织物上还是会闻到沉香油的味道。来自其他植物的挥发性成分因为其挥发性比较好,又经过有机溶剂的稀释,很快就会挥发掉,最后只留下沉香油的香气。这时候“沉香油”的制造者和销售者就会告诉你:“你看,这就是沉香油的香气。刚才不太好闻,是因为浓度太高了。”
鉴别沉香浸膏是否为纯料沉香木所制成是比较困难的。我个人推荐两个方法:一是分子蒸馏,一是气相色谱。用分子蒸馏方法首先在70摄氏度和10KPa的低真空状态下去除残留溶剂,然后在150摄氏度和1 Pa的高真空状态下进行分子蒸馏,得到的精制精油如果和由水汽蒸馏方法制备的沉香精油类似,可以认为这个“浸膏”比较可信,反之则比较不可信。如果将浸膏那去做气相色谱分析,看看这里面到底有哪些成分,显然会更加精确一点。
在过去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曾经从市面上购买过数十种不同来源的“沉香油”。通过分子蒸馏的方法去进行判别,没有一种“沉香油”能够满足我上面的定义。
沉香可以入药,从理论上来讲沉香油也可以入药,但是缺乏相关典籍的支持,因此一定要慎重。
水汽蒸馏法制备沉香油的副产品沉香精露(花水)可以做沉香茶。在50毫升的矿泉水中加入0.5毫升的沉香精露,喝了之后齿唇留香。沉香精露缺乏定香能力,可以添加千分之一的藿香油作为定香剂,得到品质不错的沉香香水。
有一些销售沉香工艺品(例如手钏)的商家会推荐用户涂抹一点沉香油来维持或者是增强其香气。如果使用的是精制的沉香精油,我觉得没有太大的问题。如果使用的是通过溶剂萃取法得到的沉香浸膏(也就是市面上那些颜色很深的“沉香油”),我个人建议不要这么做。其中原因非常简单,沉香浸膏中残留的有机溶剂会溶解出沉香木中的挥发性成分、植物蜡、树脂和色素,从而降低这块沉香木的质量。
最后,如果你不能够确定沉香油的制备方法和纯度,千万不要内服。乙醚、丙酮、石油醚、苯、甲醛这些东西都不是好惹的。
(1) 沉香是什么?
沉香树泛指能够产生沉香树脂的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植物,在世界范围内一共有15个树种。中国的沉香树,通常是指一种学名为白木香的常绿乔木,其拉丁名称为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民间又称为土沉香、香树、女儿香、牙香树。沉香树喜暖耐干旱,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海南、广东和广西,在云南、福建、香港和台湾也有少量分布。在中国,沉香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在阿拉伯国家,沉香是一种高雅的香料;在宗教中,沉香是佛教七宝之一,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典中也有广泛的记载。由于市场对沉香以及沉香制品的需求广泛,世界各地的沉香被盗伐的现象非常严重,目前野生沉香的数量已经非常有限,基本上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ion, ICUN)将6 个沉香树种列入“受威胁”等级,华盛顿公约组织(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 又称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于1995年将容水沉香(Aquilaria malaccensis)列为附录二中的保育种,更于2004年修订时将沉香属(Aquilaria)所有种和拟沉香属(Gyrinops)所有种列为附录二中的保育种。
在自然界的沉香树中,只有极少数的个体会产生沉香树脂。沉香树脂形成的原因,在学术上尚没有明确的结论。通常的观点是受到外伤(例如鼠吃虫咬,台风击断,人工砍伐)之后,出于自身的俞伤机制,沉香树会分泌出树脂来保护自己。经过多年的沉积之后,沉香树受伤部位的树脂浓度越来越高,其颜色也越来越深,将受伤部位采收下来,便是可以直接利用或者是进行深度加工的沉香木。另外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沉香树脂被储藏在沉香属植物的心材部位,在受到真菌感染之后才会大量的分泌出来。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在野生沉香树周围经常可以发现某几种丝状真菌。但是在通读了已经发表的种种相关论文之后,我发现并没有可靠的数据能够证明这些丝状真菌能够促进沉香树脂的分泌,相反却会抑制沉香树本身的成长。比较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国内某学者的一系列试验,他在一个封闭的组织培养系统中加入某种真菌提取液,进而在培养出来的白木香细胞当中检测到了沉香树脂中的某种特征成分。在论文的结论部分,作者仍然将沉香树脂的成因归结为植物的俞伤机理,不过我总认为这个结论过于保守。在一个封闭的组织培养系统中,续代培养了一定时间的白木香细胞可以被认为是健康的细胞,因此很难用植物的俞伤机理来解释这个封闭系统当中发生的事情。我更倾向于认为是真菌提取液中的某种多糖被白木香细胞所吸收之后,经过正常的新陈代谢被转化成白木香树脂。如果这个过程真的是这么简单的话,理论上让白木香多吃糖就可以产出沉香木了。
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任何让白木香吃糖的报道,不过某学者在一次喝早茶的时候认为这个想法值得深入探讨。
沉香木的采收,就是将沉香树干上结有沉香树脂的部位锯下来,剔除朽木后得到颜色较深质地较硬的部分就是沉香木。采收沉香的同时会在沉香树上造成新的伤口,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在伤口部位又会分泌出新的沉香树脂。一般来说,沉香树受伤的时间越长,沉香树分泌的树脂越多,产生的沉香木质量越好。从理论上来讲,只有尽可能地延长沉香树的寿命,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问题在于目前大部分的沉香采收行为都属于非法盗伐,采香人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在山野调查中我们经常发现采香人将生长了几十年的沉香树连根放倒,仅仅挖走很小的一片沉香木之后便将树干抛弃在荒野。这种疯狂的盗伐行为,使得野生的沉香树越来越少,同时也使得沉香的价格越来越高。根据我个人对海南地区沉香市场的了解,五年以后在海南岛可能很难找到成年的野生沉香树了。
(2) 沉香的交易
华盛顿公约组织将沉香属的所有种均列为附录二中的保育种,所有缔约国无论是出口或者是再出口沉香木及其衍生物都必须出具华盛顿公约许可证。由于各国政府对华盛顿公约许可证的监管比较严格,大部分国家的沉香贸易均为灰色交易或者是黑色交易,也就是游离于政府的监管范围之外。譬如说中国的沉香木,往往以中药甚至是木材的名义报关流入东南亚以及阿拉伯市场,而被海关记录下来的沉香进出口数量微乎其微。黑市交易造成的结果是沉香以及沉香制品的价格极度不透明,同样的沉香木,其价钱在不同的卖家或者是买家那里可以有十倍甚至是百倍的差异。比较保守的估计是颜色较黑并且多油脂的国产沉香大概为10000 元一公斤 — 这个数字足以支持沉香木当之无愧地接受“世界上价格最昂贵的木材”这个荣誉称号。如果利用这个级别的沉香木使用传统的水汽蒸馏方法提取沉香油,其收率大概在0.2%左右,就算不考虑蒸馏设备以及能源等方面的投入,每克沉香油的售价也得在5000元左右才能够勉强保住成本。
不过,你买到的沉香木或者是沉香油是真的吗?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你所买到的沉香木或者是沉香油,有大于99%的可能性是假的。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如此之多的沉香,足以支持医药、水疗、香料、宗教等多个领域的大量需求。
沉香木的造假,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较低的层次,是直接将非沉香属的木头当成沉香木来卖。由于沉香木的纹理、色泽和香味非常特殊,经常接触沉香木的交易者一般都能够分辨出来,因此这个层次的造假现在已经不多见了。较高的层次,是将品质比较低的沉香木通过渲染、浸泡、或者是烧烤的方法改变其表面的色泽和含油量,从而当成品质比较高的沉香卖出去。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沉香木,基本上都经过某种处理以获得更好的卖相。更高的层次,是将不同产地的沉香混为一谈 — 马来西亚的沉香当作越南沉香来卖,越南沉香当作印度沉香来卖。不同产地的沉香,由于其有效成分和香味等方面的差异,在市场上的价格也有较大的不同。然而,即使是经验非常丰富并且嗅觉极其灵敏的行家,也很难准确地辨别出一片沉香的原始产地来。
目前有三种方法可以提取沉香油:水汽蒸馏法、超临界萃取法、溶剂萃取法。由水汽蒸馏法获得的沉香油,其主要成分为倍半萜,颜色为白色或者是淡黄色,流动性较差,看起来有点像是猪油。本文的最前面贴了一张照片,那些悬浮在水中的白色小珠子,就是我在实验室中用水汽蒸馏法制备的沉香油。超临界萃取法获得的沉香油,其主要成分为倍半萜、色酮、树脂和植物蜡,颜色为橙黄色或者是橙红色,流动性较好,看起来有点像香茅油。我也曾用超临界萃取的方法制备过沉香油,其味道确实要比水蒸气蒸馏的产品要好很多,但是从经济上来讲并不是十分划算。这一方面是由于超临界萃取的设备造价太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沉香木的含油量实在太低。此外,超临界萃取的结果不仅包括我们所需要的倍半萜和色酮,也包括我们所不需要的植物蜡甚至是树胶,还需要对其进行分馏或者是其他处理。溶剂萃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的结果比较类似,只是产物中增加了残留的有机溶剂。残留的有机溶剂通常对人体有害,需要通过分馏或者是其他方法去除。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很难将提取物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完全去除,因此用溶剂萃取法提炼到的沉香油在市场上不是很受欢迎。
沉香油的造假,通常是往沉香油中加入价格比较低的其他精油或者是溶剂,将混合油当成纯沉香油出卖。常见的添加剂包括香茅油,花梨油,藿香油,等等。我曾经在某学术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沉香油的成分包括大量的香茅醇,想来是作者在进行色谱分析的时候使用了市面上买来的样品。这样的沉香油,至少还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对人体可能没有太大的危害。最可恶的造假,则是用人工合成的化工产品来当作沉香油来销售。市面上出售的沉香油通常为橙黄色或者是黑色的液体,流动性很好,初闻起来有一点点臭味,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显出沉香的香甜来 — 这种沉香油可能属于(1)溶剂萃取的产物,但是没有完全去除溶剂,或者(2)添加了其他植物制造的混合油,或者(3)人工合成的类似于沉香油的化工产品,可能添加了少许的沉香油。纯正沉香油的定香性能非常好,能够长时间地停留在皮肤或者是织物上。用酒精配置1:100的沉香酊剂,涂抹到皮肤或者是织物上后酒精会迅速挥发,几个小时之后还可以轻易地在皮肤或者是织物上闻到沉香的香味,因此非常难以通过闻的方法来鉴别沉香的真假或者是判断沉香的含量。
(3) 沉香的种植
目前在我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区都开始大规模的种植沉香树,希望能够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来向市场提供沉香木以及沉香制品。在海南,超过五年树龄的沉香园估计有五千到一万亩左右。在广东,超过五年树龄的沉香园估计有三万亩左右。目前国内人工种植的树种大部分为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但是在广东恩平县开始引种市场价值更高的印度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
白木香种植到第5 年的时候,树径不过5 到8 厘米,一直到第8 年才能够成长到10厘米左右。一般的观点是,沉香树只有成长到一定树径时,才具备分泌沉香树脂的能力。在本文的一开始我们还提到,在自然界的沉香树中,只有极少数的个体会产生沉香树脂。也就是说,一个农民可以种植上百亩甚至是上千亩沉香树,但是这些沉香树是否会结香还是个未知数,更不要说是量化地估算未来的盈利了。由于传统上认为沉香树只有受到外伤之后才会结香,因此某些苗木基地指导香农用刀斧或者是电钻人为地给沉香树造成外伤,企图以此促进沉香树结香。我在海南屯昌县看到一片种植了二十年左右的沉香园,每棵沉香树从树头到树顶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电钻造成的伤口。虽然这些伤口的年龄已经超过五年,但是在伤口部位并没有发现结香的迹象。近年又有一些公司宣称掌握了植菌的技术,可以通过向沉香树植入丝状真菌来诱导沉香树脂的分泌 — 在前面我已经提到,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同样在海南屯昌县,在一家宣称掌握了植菌技术的公司的陈列室里,我看到了一些据说是通过植菌方法产生的沉香木,这些沉香木的纹理、质地和香味都与天然产生的沉香相差甚远。
Panorama Theme by Th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