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上下求索

Emotion Coaching for Angry Customers

By , 2016年9月14日 10:46 上午

Slide1

This is a set of slides that I prepared on the topic of “Emotion Coaching for Angry Customers” for customer facing roles. I am making them publicly available so that more people can benefit from this work. You are more than welcome to use them to provide training to employees in your own organisation, provided that you preserve the original author information. If you need the original PowerPoint files, please drop me a note and I would be more than glad to provide them.

Slide1

When you work in a customer support role, it is inevitable that you will encounter angry customers from time to time. Is the scenario shown on the screen sound familiar to you? We ask the customer a simple question, and the customer shout at us over the phone. No matter what we say, they just won’t listen. It is so hard to talk to a customer that is angry, and we (almost always) try to avoid this type of customer as much as possible.

However, angry customers are like those lovely 1-stars. As we all know, no matter how hard you work or how good you are, 1-stars will come, and they come more than once.

If you worry about talking to angry customers, or you have been intimidated by angry customers, this training is for you.

In this training, we will talk about the theories behind anger, as well as techniques to deal with anger. First of all, we will need to understand how the brain works.

Slide1

So, how the brain works?

Most of us have been exposed to the left-brain and right brain theory to a certain degree.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our left brain is responsible for rigorous reasoning such as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which is what we do), and our right brain is responsible for creativity such as art and entertainment (which is what we don’t do, at least during business hours). When the people we talk to stop reasoning, we tend to say that “your left brain has nothing right, and your right brain has nothing left”.

But this does not explain why people get angry.

Another theory divides our brain into four major parts the Cerebrum Cortex (or the Cortex), the Cerebellum, the Limbic System (or the Limbic), and the Brain Stem. The cortex is the largest part of the human brain,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brain functions such as thought and action. The cerebellum is also called the little brain,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regul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 posture, and balance. The limbic system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emotion brain”,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human emotions. The brain stem is responsible for basic vital life functions such as breathing, heartbeat, and blood pressure.

As we can see, different parts of our brain are responsible for different functions. The cortex for reasoning, the cerebellum for movements, the limbic for emotions, and the brain stem for life.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limbic system develops in an early stage during brain development, while the cortex develops much later. Therefore we also call the limbic system the old brain and the cortex the new brain.

You can think of the brain as a computer with a single CPU core. The cortex system and the limbic system are two separate processes demanding CPU resources.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a particular process gets executed with higher priorit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computing resources that is available to the other process. When this happens, the other process stops responding to external input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old brain takes over and the new brain is shut down. At this point a person is taken over by his/her emotions, and loses his/her ability to reason. If you try to reason with him/her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onversation will be very difficult because you are talking to the wrong part of the brain.

So, do not spend time and energy talking to the wrong part of the brain.

Then the question becomes, why would a person lose his/her ability to reason?

Slide1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need to understand how our body respond to danger. Assuming that you are hiking in the mountain, and suddenly a huge snake appear in front of you. Different people will respond to the snake differently, but all our responses can be categorized as flight (running away), fight (ha! ho!), freeze (petrified, can’t move at all), and faint (ah ou). These coping mechanisms were developed over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have become the fundamental survival function of all animals.

When being confronted with a danger, we act out of instinct instead of reasoning. The limbic system takes over to cop with the danger. The cortex shuts down to keep you survive. If you want to study what snake that is, how big it is, whether it is a native or a foreign species, you do that only when you are out of the danger, not when you are in the danger.

Now assuming that our customer is running a mission critical application on our platform. Suddenly their application stops working. In each and every minute, our customer is losing user, losing customers, facing critics, while the competitors are catching up. Our customer is in a real danger, and the coping mechanism is in action.

Now, the limbic system takes over, while the cortex shuts down. If you try to reason at this point, you are talking to the wrong part of the brain.

If we have to express this in technical terms, Mr. Customer’s brain is now experiencing a kernel panic, which is caused by a stack-overflow in the limbic system.

Slide1

In such circumstanc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the customer is not targeting you as a support engineer. No matter what the customer says, you need to keep calm, and don’t take it personal.

Let’s repeat three times – don’t take it personal, don’t take it personal, don’t take it personal. If there is anything I want you to take away from this training, it is “don’t take it personal”.

When the customer has lost the ability to reason, we need to be the customer’s cortex!

But how? And how long will the customer regain the ability to reason?

Slide1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imary emotions and secondary emotions.

Primary emotions are those that we feel first, as a first response to a trigger. For example, we feel fear when we are threatened, we feel sadness when we hear of a death. These are the instinctive responses that we have without going through the thinking process.

Secondary emotions, on the other hand, appear after primary emotions. They usually come from a complex chain of thinking process. More importantly, secondary emotion arises when the primary emotion is overwhelming, makes us uncomfortable or vulnerable. For example, when we are threatened by somebody, we feel fear. However, the feeling of fear makes me uncomfortable, makes me feel that I am a coward. Since I don’t won’t to be seen as a coward, I feel anger. Another example is that I ask my manager for a raise but my manager refuses it. I feel frustrated, but I am not able to change anything. The feeling of frustration makes me uncomfortable, but I don’t want to be uncomfortable. Then I might become angry, or numb, or shut down.

Primary emotions are the result of instinct and do not consume much computing power. Secondary emotions are the result of very complex reasoning processes, which demand a lot of computing power. Therefore, when we experience secondary emotions, the emotion part of the brain takes control (gets higher priority), while the reasoning part of the brain shuts down (gets lower priority). Reasoning becomes difficult because we are talking to the wrong part of the brain.

When we experience primary emotions, we seek connections, and we pull others towards us. When we experience secondary emotions, we attack and criticize others, and we push others away.

Slide1

Now we understand that anger is a secondary emotion. The underlying primary emotion for anger is usually fear or sadness, which makes one feel uncomfortable or vulnerable.

Again, let’s assume that our customer is running a mission critical application on our platform. Suddenly their application stops working. In each and every minute, our customer is losing user, losing customers, facing critics, while the competitors are catching up. Our customer is in a real danger, and the coping mechanism begins to take action.

Now, our customer feels frustrated that his mission critical application is down. He feels fear about the consequence – his boss might shout at him, he might receive a lot of complains from his team members, in the worst case he might lose his job. The frustration and fear he is experiencing make him feel uncomfortable and vulnerable. When such feeling becomes overwhelming, he feels a real danger approaching, and his brain automatically switches to “Flight and Fight” mode. The emotion part of the brain takes control, and the reasoning part of the brain shuts down. As a result, he becomes angry and begins to blame and criticize.

As we just said, anger is a secondary emotion. It pushes others away, and makes the communication difficult. In this case, it is time for us to provide some emotion coaching to our customer.

Slide1

The purpose of emotion coaching is to reactivate the customer’s cortex (the reasoning part of the brain) so that he/she can start reasoning again. We do this by leading the customer from his secondary emotions back to his primary emotions. As we discussed just now, when people experiences primary emotion, he seeks connections and is open for help.

We may think that this is a very complicate process. In fact, there are only several simple steps that we need to follow.

And, it does not take long for an adult to calm down if the appropriate steps are taken.

Slide9

Listen to the customer patiently, and wait for the customer to stop talking. During this process, you can use “yeah… ah… right…” as simple acknowledgements. However, do not make any comments. You might think that the customer wants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as soon as possible. This is the wrong perception. For the customer, at this point his/her primary need is TO BE HEARD.

After the customer slows down / finishes talking, the first step is to name the customer’s feelings, using the names of primary emotions. For example, we can say “I can see that you are very frustrated / sad / disappointed when XYZ happens”. When we name the primary emotions, we guide the customer back to his primary emotions. Do not point out that the customer is angry, or tell the customer to calm down. This would make the customer feel shameful, which is uncomfortable for the customer. When the customer does not want to feel shameful, it is very likely that he would choose to convert this uncomfortable feeling into secondary emotions, which is going to be anger.

The second step is to validate the customer’s feelings. When a customer experiences a thread, or a lost, he has all the rights to feel sad, or disappointed, or frustrated.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such feelings, and we need to allow our customer to fully experience and express such feelings. By allowing our customer to experience and express such feelings, the customer feels that he is being listened to. Such practice builds trust, and brings intimacy between us and the customer. It opens the door for future communications.

Do not worry about the time you spend on naming and validating the customer’s feelings. It does not take long for an adult to calm down if the appropriate steps are taken. Therefore, continue to stay with the customer’s feelings when needed. You may want to repeat the previous steps when necessary. It is very unlikely that a customer would refuse your empathy.

At some point, the customer will sooth himself and calm down. The reasoning part of his brain comes back and take control. At this point, it is time to teach our customer some general relativity, quantum mechanics and wavelet theory to resolve whatever issue he has.

Slide1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the customer, use the “I” statement as much as possible. When you use an “I” statement, you take responsibility, and avoid criticizing the customer.

In the case that a customer made a mistake, avoid using “you” or “your” in your statement. For example, “user ABC did something” is a better wording are compared to “Your user ABC did something”.

When we did something that caused the issue, you can use “your resourc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and acknowledge the customer’s lost. For example, “the underlying hardware running your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 failed”.

Slide1

Two-Child Policy?

By , 2015年10月30日 7:06 上午

Yesterday, China announced that the country would ease family planning restrictions to allow all couples to have two children after decades of a strict one-child policy. For many people in China, this was seen 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domestic affairs because “the government was giving the people more rights”.

My mother gave birth to three children in 1974, 1976 and 1978 respectively. In 1979, the one-child policy was introduced and enforced. Because my mother violated the one-child policy before the policy was introduced she was severely punished. I can not remember exactly in which year but it was probably in 1984 that my mother was forced to have a sterilization operation and became permanently “immune” to pregnancy. Around the same period, this happened to tens of millions of other women in China. As a child, I witnessed many people who desperately wanted a second child, who attempted each and every way to escape the obsession and prosecu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during pregnancy, who lost their lives when being forced to have an abortion when the fetus was already too big for an abortion, and who lost their jobs and financially punished when they had a second child.

My wife and I had our first daughter in 2004. In late 2009 we relocated from Beijing to Hainan, and both of us accepted the offer to become teachers in a local vocational colleague. It was at that time that my wife became pregnant with our second daughter. We made this known to the colleague, and both of our offers were cancelled immediately. We stayed in a small quiet village during this period, and gave birth to our second daughter in a hospital 80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village in 2010. Out of the fear of the sterilization operation on my wife, the second daughter did not received immunization until she was 2 years old (when we found a community clinic that was willing to help privately), and she did not have an identity until she was 3 years old (when we paid a fine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obtain a citizen identity card for her, which allowed her to apply for a passport). In 2014, my family relocated from China to Australia, where both of our daughters can receive education and medical services without any fines or other troubles.

We have many friends with similar situations. It is hard to believe that every year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travel from mainland China to Hong Kong,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or some other countries, just to give birth to a second child. Even so, people are still under the risk of losing their jobs if they work for state-owned organizations such as schools, hospitals, government agencies, etc. I have two friends who were classmates in university, and they work for the same university after graduation. Both of them got their second child several years ago, but none of them were courageous enough to share this good news with their friends. When being seen with both children, they have to tell people that the other child belongs to another family member, otherwise their jobs might be at risk. In China, having a second child is a top privacy and the best-kept secret unless you are very rich or you are a person of unusual authority.

I can’t help but keep on thinking why we in China have to live in fear and despair. Are we not human beings that are born with the right and ability to fall in love, have sex, become pregnant, and give birth? How can a government take away such basic human rights from the people, prosecute those who practice their rights, and argue that the one-child policy is for the well being of the whole society? During the past 25 years, approximately 200 to 300 million people were “reduced” from this planet. Today, the one-child policy is changed to the new two-child policy, and many people applaud and see this as “the government is giving more rights to the people”. However, this new two-child policy is just as evil as the old one-child policy in that it emphasizes that the government – not the couple – has the right to decide whether to get pregnant and give birth.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the two-child policy was made because the country needs more “human resources”, will couples with no child or only one child be prosecuted in the same way as couples with two children in the one-child era?

If you don’t like this government, it won’t last forever.

By , 2014年9月19日 6:01 下午

JS46409703

 

“If you don’t like me, I wont’ be here forever. If you don’t like this government, it won’t last forever.”

This is the best sentence I’ve heard regarding country, government, politicians, and people. It is so simple, and so true.

http://www.dailyrecord.co.uk/news/politics/if-you-dont-like-me-4264479

北京真的排水能力过强吗?

By , 2012年7月26日 1:53 下午

北京的暴雨过后,给排水专业的guohaizao学长(本文称为郭学长)在水木社区发表了一个帖子,认为北京内涝的原因是排水能力过强。对此观点,本人表示不能赞同。

郭学长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2011年局部修订版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 雨水量》一节关于雨水量的计算公式,指出“雨水流量是汇水面积、区域的汇流系数以及设计暴雨强度这三者的乘积,所谓的提高设计标准,意思就是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中的P 值,也就是设计重现期是1 年、3 年还是5a的区别”。郭学长进一步认为,提高设计重现期(例如将1 变成3)不能够解决低洼积水问题,因为“在同样的暴雨强度下,上游排水、汇水极为迅速高效,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能把大量的雨水排到了下水道,立交桥下低洼点出,你铺设再大的管径都没有用,因在下游,都给迅速增多的,其他地方迅速派来的水给占了”。

在如上论述的基础上,郭学长进一步得出结论:“所以结果就是:你雨水管网的标准普遍越高,上游汇水收集越易越快,历时越短,你低洼处雍水积水就越频繁。”

郭学长这一段推理,貌似逻辑清楚、论据充足,实际上暴露出来的是我国给排水工作者普遍的困惑:2011年局部修订版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虽然规定了设计暴雨强度和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却没有明确规定汇水面积的计算方法。

严格来说,雨水管道的汇水面积应该按分水线来计算。以北京市的地形地貌来估算,市政道路两侧500米范围内的雨水需进入市政雨水管道。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当排水管道的长度达到1 公里时,就需要直径为2 米的排水管道。由于建设成本较高,现实中基本上都是按道路周围100~200米范围进行计算。

更为重要的是,汇水面积不是一个点的概念,而是一个面的概念。如果某地段地处下游,其汇水面积应该是上游所有可能汇水面积之和。根据相关报道,7 月21日夜间广渠门桥积水深度达到4 米,如果以平原地区常用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的排水坡度来计算,广渠门桥地区道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都需要计算到汇水面积中。郭学长的文章正确地指出:“为什么下游会灌得这么快呢?很简单,上游的排水能力实在是太强了,汇水多,历时短,流量大……但是,这么强大的上游雨水排除能力,恰恰是低洼地区积水的重要原因。”

郭学长的错误,在于他把上游和下游明确区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点,而不是相互联系的面。这位长期从事给排水专业的学长,没有意识到下游的汇水面积是上游所有可能汇水面积之和。

可以这么说,目前北京的道路排水设计,有没有达到2011年局部修订版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的要求还是个问题,根本不存在所谓排水能力过强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广渠门桥紧挨南护城河。郭学长的文章正确地指出“广渠门桥,离南护城河比较近,河道水位过高,造成雨水管道满溢,下游排水不畅”并进一步指出“下游倒灌,客水进入,喧宾夺主”是当天晚上广渠门桥积水的根本原因。这说明大城市的排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应该简单地引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进行设计,而应该根据2000年发布的的《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进行全局考虑。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流域的概念进行综合治理。城市排水的目的绝不是简单地从高处排往低处,而是从城里排往城外,最后安全地分散到整个大流域。

可惜的是,虽然《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已经发布十年有余,但是至今基本上是一纸空文。郭学长虽然长期从事给排水专业,在其论述中也始终没有提及这一规范。

三个年头,两场洪灾,一点反思

By , 2010年10月17日 5:06 下午

在文昌,第一波洪水缓缓退去,疲惫的人们重新打起精神,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官方媒体开始口径一致地报道各级政府“及时启动防御强降雨预案,超前部署、全面动员… 全面夺取了防汛救灾第一阶段胜利”。然而第二波洪水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卷土重来。已经很少有人提起,2008年10月,几乎是在同样的日期范围里,文城镇才刚刚被洪水全面蹂躏过。在草根媒体上,还能够依稀找到这一段记忆的残片,但是也很快被淹没在眼下这一场灾难的所引起的震撼、悲痛与愤怒里。

三个年头,两场洪灾。家园满目疮痍,生活还要继续。然而经验需要总结,教训需要反思。笔者愿以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抛砖引玉,与诸位乡亲父老共商重建家园之良策。

一、水库

水库,就是在河道、山谷、低洼地修建水坝或堤堰所形成的蓄水场所。在丰水期,可以利用水库库容拦蓄洪水,削减进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达到减免洪灾的目的;在枯水期,可以利用水库所蓄存的洪水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饮用水和灌溉用水,达到减免旱灾的目的。

文昌地区共有中小型水库89座(不包括库容较小的山塘水库),大都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前后。湖山水库为全境最大的水库,蓄水容量为4300万立方米。东路水库排名第二,蓄水容量为3200万立方米。龙虎山水库排名第三,蓄水容量1500万立方米。由于年久失修的原因,文昌境内的大部分水库均可按水库安全等级划分为二类坝,属于需要加固改造的水利工程。2010年文昌境内正在排险加固的中型水库5 座(宝芳、东路、石壁、龙虎山、爱梅),小型水库11座(石马、大坡、排寒、天鹅岭、名园、深田、中南、赤纸、李山、茂密、辽坦),其中5 座水库(龙虎山、石马、大坡、名园、天鹅岭)的排险加固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自2000年以来,文昌的淡水养殖业蓬勃兴起。一些养殖户看上了水源充足的水库库区,在库区地域非法挖塘养鱼。十年来,鱼塘逐步蚕食库区地域,形成了“鱼塘包围水库”的局面。位于东阁镇的宝芳水库,超过四分之一的库区面积被鱼塘侵占。违法挖塘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水库的蓄水容量,给水库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有些养殖户更与水库管理人员相勾结,直接非法租赁水库水面进行养殖。由于养殖和捕捞需要相对较浅的水面,养殖者便私自将水库排干,造成水库有水也不蓄的局面。2010年上半年,海南发生了极为罕见的旱灾,上半年降水总量不及往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40%。在秋粮插秧季节,农民在干裂的土地上望眼欲穿。文昌全境能够开闸向下游农田提供灌溉用水的水库,屈指可数。

由于水库长期在低水位的状况下运行,直接导致了水库管理人员安全观念淡薄,抗洪意识缺失。10月3 日,海南的强降雨过程进入第三天,陵水县吊罗山发生山体滑坡,海南省气象局通过移动通讯运营商向全省移动电话用户发布了灾害天气预报。包括海口等兄弟市县都开始投入抗洪救灾工作,文昌河的水位明显上涨,但是文城镇居民并没有看到文昌市三防指挥部做出任何反应。10月4 日,海南省气象局将暴雨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应急响应。10月5 日,海南省气象局再次向全省移动电话用户发布危险天气预报。当日清晨,罗保铭省长作出指示:“一是要求各市县、部门要全面进入防汛应急工作状态,全面落实水库安全度汛措施,科学调度洪水,确保水库工程安全。同时,要及时做好人员安全转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各地要抓住这次降雨机会,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降雨量较少的市县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水库蓄水。”10月5 日夜间,文城镇全面沦陷。10月8 日凌晨,会文镇赤纸水库决口。

在这种情况下,文昌市政府的官方媒体文昌新闻网于10月10日发布消息称:“10月5日,在海南各地险情还不是太突出时,文昌市就提前启动应急预案。”这似乎表明文昌市政府忽略了海南省气象局于10月3 日发布的灾害天气预报和10月5 日发布的危险天气预报,也忽视了罗保铭省长于10月5 日做出的要求各市县全面进入防汛应急工作状态的指示。

关于赤纸水库的决口事件,海南省三防办于10月8 日11时召开媒体说明会。三防办强调,赤纸水库是一座正在排险加固中的病险水库,原来水库中并没有蓄水,发生决口主要原因是由于此次强降雨造成。问题在于,如果赤纸水库的排险加固工程尚未完成,则应该在汛期采取限制蓄水措施,也就是通过泄洪手段将水库水位控制在警戒水位以下。根据官方媒体所公布的消息,10月8 日凌晨3 点赤纸水库水位超过警戒线1.3米。结合东路水库在此次洪水中的水位增长数据,可以估算出赤纸水库水位至少在10月7 日夜间10点左右已经超过警戒线了。因此,赤纸水库在决口事件发生之前是否采取了恰当的泄洪措施,是探究赤纸水库决口原因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尽管赤纸水库下游15公里处就是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文城镇,但是赤纸水库属于石壁河流域,其泄洪流量注入石壁河从新村港入海,基本上不会加重文城镇的灾情。从文昌市政府网站所公布的信息来看,赤纸水库在决口前保守泄洪甚至是没有泄洪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一座病险水库,为何在连续多天强降雨并且水位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没有将水库水位控制在警戒水位以下,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此外,有消息指出10月7 日夜间赤纸水库水位突然快速增高,怀疑为上游水库紧急泄洪。赤纸水库上游5 公里处,是库容为赤纸水库2.5倍的石壁水库。赤纸水库决口事件发生之前,石壁水库是否曾经紧急泄洪,是否通知下游的赤纸水库启动应急预案,也是很关键的问题。

多年以来,汛期蓄水策略一直水利工程领域的讨论热点。我国目前通行的做法是汛前一定要放空水库,在汛限水位低位运行随时准备拦蓄可能出现的洪水,汛后才准许水库开始蓄水。在洪水发生时病险水库要提前有控制泄洪,将水位控制在警戒线以下,更是水库管理人员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与决口相比较,受控泄洪能够提前转移群众,也能够通过流量控制降低对下游的冲击。在第一波洪水中,文昌境内多座病险水库水位超过警戒水位,赤纸水库决口,第一波洪水结束之后,各地河道和农田的水位迅速下降。此时海南依然处于汛期,应该严格执行水库汛期限制水位控制政策,利用河道水位下降的有利时机有控制泄洪,将水位尽可能降低到汛限水位。但是在10月11日至10月15日之间,有关部门似乎忙于庆祝“第一阶段胜利”,没有及时将水位降低到汛限水位。10月15日一夜暴雨之后,文昌又有多座水库超过警戒水位。10月16日下午,文昌地区有八座水库(湖山、东路、宝芳、龙虎山、石壁、竹包、八角、爱梅)紧急排洪。由此可见,文昌市整个水务系统管理水平低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二、河道

文昌地区的主要河流为文教河、珠溪河、文昌河、石壁河、北水溪。文教河全长56公里,注入清澜港,是文昌最大的河流。珠溪河全长48公里,注入东寨港;石壁河,全长34公里,注入长歧港,1974年裁弯取直改注入新村港。文昌河全长37公里,多支流,主流东南流经文城镇注入八门湾。北水溪(又称宝凌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注入宝凌港。此外,文昌境内还有独立出海的小河流32条,总长556.6公里。

文城镇在三年内两度被淹,使得文昌河综合治理工程备受关注。根据文昌市政府网站的介绍:“文昌河综合治理工程位于文昌江流域的文城镇河段上,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城区河道整治和调蓄、滞洪、防洪及景观设置五个部分。其中城区河道整治工程包括文城河、文城南河、文城北河的堤围、水闸、排涝泵站、桥梁建设及河道扩宽等项目。文城镇的城市防洪按50年一遇标准规划设计。其中,城区堤防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在文城北河、文城南河与铁路交汇处新建两座节制闸,拦蓄超过30年一遇洪水,从而使城市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景观设置将综合考虑文城旧城区改造规划、防洪排涝规划来设计。”

从水利工程的角度来说,影响河流排洪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比降、河势、河槽宽度、滩槽阻力。为了了解文城镇排洪不畅的真正原因,我们围绕如上几个要素对文昌河文城镇至八门湾河段进行深入分析。

文城镇位于文昌河的下游,重灾区太平桥位置(北纬19度37分00秒,东经110度45分00秒,海拔高度6 米)离出海口八门湾(北纬19度36分11秒,东经110度48分18秒,海拔高度1 米)的曲线距离大约为10公里,高程差异大约为5 米。尽管出海口处实际水位受潮汐的影响时高时低,但是海平面的水位是相对稳定的。假设从太平桥位置到八门湾的高程变化是均匀的,则文城镇下游的比降为万分之五,并不是一种非常不利的排洪条件。问题在于,文昌河已经有多年没有进行清淤工作,下游部分河段的河床高度高于文城镇河床高度。文昌河流经松马村后分为南北两个支流,流速明显变慢,排沙能力显著降低,淤积现象严重。容易引起排洪不畅的现象。

文昌河下游存在数量众多的小河湾,属于典型的畸形河势。畸形河势的存在是短期内局部河段排洪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施行裁弯可消除畸形河势的不利影响,迅速提高河道排洪能力。松马村河段、竹苑村河段以及头苑村河段均存在明显的畸形河势,如果在这几个河段施行裁弯,有望明显提高文昌河的排洪能力。

在自然条件下,河流的横断面由主槽、嫩滩和滩地组成。从排洪的角度来看,主槽是河道排洪的主体。嫩滩是主槽在摆动过程中滩地坍塌形成的, 没有明显的滩地横比降,植被稀少, 阻力较小, 亦有较大的过流能力。滩地受植被、村庄、道路等阻水建筑物的影响, 过流能力较嫩滩和主槽要小得多。文昌河下游主槽宽度变化很大,是排洪中的不利因素。文兴路沿岸的河槽宽度明显变窄,仅为上游河槽宽度的2/3。沿江花园正东方向更有一栋直接构筑在河道正中的非法建筑(北纬19度37分25秒,东经110度45分44秒),占据了整个河槽宽度的1/2,对文昌河下游排洪形成了重大障碍。此外,沿江花园下游整个河段两岸鱼塘林立,原本用于排洪的滩地被鱼塘彻底占领,大大降低了河流的排洪能力。同时,鱼塘堤岸比周边村庄的地势要高,造成周边村庄的积水无法迅速排入文昌河,是周边村庄形成内涝的重要原因。

滩槽不同部位阻力特性的变化,直接影响河道的排洪能力。反映滩槽阻力的曼宁糙率系统n 值是洪水演进预报和河道冲淤演变预测的主要参数。糙率n 值的变化主要受河床冲淤、床沙粗细化的影响,但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拦滩公路、渠堤、村台房台等阻水建筑物增多和水边植被增加都会提高糙率n 值,对河流的排洪能力形成负面的影响。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数据,在这里不便展开深入讨论。

综上所述,文昌河下游可以通过清淤、裁弯、拓宽河道、清除非法建筑(构筑)物等手段提高河流排洪能力,将小流域内的洪水尽快排入八门湾,降低文昌河流域的洪涝灾害程度。文昌市政府所规划的文昌河综合治理工程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文昌河排洪不畅的问题。采用“堵”的方法抗洪,定然会加剧上游的洪涝灾害。在洪水超过节制闸抗洪能力的情况下,爆发性的泄洪行为也有可能加剧文城镇以及下游的洪涝灾害。因此,是否上马如上所述之文昌河综合治理工程,值得有关部门进一步商榷。

三、结语

这段时间,“天灾”可能是我们政府官员使用最频繁的词汇之一。沿江两岸倾家荡产的灾民们尚未停止嚎哭,会文小学的灾民们刚刚过上“有粥喝就不错了”的生 活,我们的政府官员已经在争相庆贺“防汛救灾第一阶段胜利”。会文镇的许多村民都清晰地记得,刚刚收到通知转移的短信,奔涌而来的洪水已经没到他们的腰 部。当他们再次回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家园,房屋宅舍已经夷为平地,田地果园一片狼藉。我没有亲见,但是听说政府给他们每人发放了一些大米和一条薄毯作为救 灾物资,房屋被冲毁的村民还能够领到23000元重建资金。按照目前海南地区的农村建筑成本估算,23000元只能盖30平米左右的房子。一家老小,又如何安置得下?

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异常气候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强度越来越大,似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规律。不管是四十九年一遇还是五十年一遇,都不能改变文城镇三年内遭遇两次没顶之灾的事实。而下一个“四十九年一遇”的灾害天气,可能在未来三五年之内即将发生。灾害天气不能避免,但是生命与经济损失可以通过有效预防降低甚至避免。我多么希望,在下一次“四十九年一遇”的洪水袭来之际,老百姓转移避难的时间能够多些,没有被子的灾民能够少些,歌功颂德的新闻报道也能够少些。

天涯社区上的相关评论

存档一篇文章

By , 2010年2月18日 11:25 下午

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

——于建嵘在北京律师协会的演讲

2009年12月26日 北京 财政部礼堂

主 持人:各位,近年来由于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平,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以及腐败泛滥现象等等,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冲突加剧,仇官、仇富心理严 重。因为环境污染、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违法行政、司法不公等侵犯公民基本权利,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诸如瓮安事件、甘肃陇南事件等等, 大规模的恶性事件也越来越多,已经影响到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律师代理的涉及群体性法律事务也有很多。那么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有些什么特征,律师如何办 理这些群体性事件的案件?办理这些群体性事件案件过程中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避免法律风险?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请到了于建嵘教授为我们 做题为《社会冲突与律师建设性作用》的演讲。大家欢迎!

于教授系法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很简 单。于教授的主要著作有《底层政治》、《中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国农民的维权抗争》和《中国劳动教养制度批评》等等,于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社会问题的 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将以当前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与对策为核心,与大家今天一起分享他的成果和高见,相信于教授的演讲一定能给大家很多启发,引发 深思,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和收获。下面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于老师为我们讲课。

于建嵘:大家上午好!我实际上是 1987年的律师,做了八年,现在在社科院农村所工作,所以没有再从事律师的业务。我今天讲的题目叫《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实际上原来想叫《让宪法成为 社会稳定的底线》。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就是想对中国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还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这几个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中 国社会已进入矛盾冲突的多发期,中国将会走向何方?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长期以来,关于中国社会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社会会发生很大的社 会动荡。这个观点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大家议论的就比较多。认为中国在2009年和2009年以后会发生动荡的包括伍凡先生,包括一些英国国外的主流媒体。 年初的时候我曾经在《财经》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在我看来,中国社会虽然会发生很多问题,但是总体上是稳定的,2009年应该不会发生社会动荡。也就是说, 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存在,但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刚性稳定结构,社会动荡离真正发生还有一定的距离。

不过最近我访问了中国一批退下来的部级干 部,其中一位曾是中央的一个核心智囊部门的核心人物。他有这么一段讲话,他说“你认为中国社会不会发生动荡,我认为一定会发生动荡,而且时间不会太久”。 我还访问了一些重要的在职领导干部,他们也有这个结论,说中国的社会动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真的会这样吗?我自己也感觉到越来越迷惑,所以魏大忠律师和魏 汝久律师请我到这里和大家交流的时候,讲实话我有点底气不足。这个问题我在国内外讲了一年,包括在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和中央党校,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没 有底气。为什么?因为我访问了这些人之后,他们的判断在影响我的认识。我在想他们为什么认为中国一定会发生动荡呢?到底应该怎么办?前两天有一批律师到我 家里,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假如一些主要的精英人物都认为中国会发生动荡,我们这些法律人士应怎么办?我们当时的结论是宪法是维持中国社会稳定的底线。所以 我今天临时把这个题目改成了《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想和大家讨论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寻找社会稳定的底线,这个底线又是什么?

实 际上年初的时候,中央的有关领导人也曾经认为2009年的日子不好过。虽然今天是26号,再过四天这年就过去了,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目前的形势越来 越紧张,越来越严重。这种社会形势最直接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群体性事件。事实上,从1993年到2006年,群体性事件从8,709起到了90,000 起,2007年、2008年包括今年都超过了90,000起。最关键的是特大群体性事件的增加。这些增加的确在动摇执政者对国家的判断。表面上看我们有很 好的楼建起来了,有很好的公路开通了,大家好像感觉到莺歌燕舞,但实际上有这些事情在动摇执政者对中国前途的判断。

我首先要和大家探讨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几年我曾经对中国群体性事件做过简单的分类,大约可以分为维权、泄愤和骚乱这三种类型,而维权活动又可以分为农民、工人和市民这三部分。

我先重点分析一下维权活动中工人发生了什么,农民发生了什么,市民发生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的特点进行一个简单概括。

当 前中国农民的问题,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当代中国农民的维权抗争》。这本书我调查的是湖南的农民,写的是2004年以前的中国农村。我想回答一个问 题:2004年以前中国农村发生了什么?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农村2004年以前主要是抗税斗争。(放PPT)这是我2002年在湖南农村调查时拍的照片, 当时说坚决打击抗粮、抗税、抗合理上交的不法分子。抗粮,大家知道指不交公粮;抗税,指不交国税或者地税;抗合理上交就是抗费,不交各种名目的税外收费。 后两者我们简称为税费问题。(放PPT)这是2002年我在江西农村拍的片子,它是政府在宣传“皇粮国税不可抗拒”。(放PPT)2002年12月22 号,我在湖南农村调查的时候,拍了这副图片。它说的是什么呢?这批农民在组织农会。当年毛泽东组织第一个农民协会的地方,离这儿不远。这儿出了一个伟大的 人物叫夏明翰,说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个地方所有的农民都会告诉你这句话,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某某某,还有 后来人。我在这个地方曾经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组织农会?他们告诉我,组织农会就是要和地方的贪官污吏抗争到底。当中我心中充满了震撼,回来之后我给中央 写了一份报告,标题叫做《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我提出来,天下可忧的在民权,天下可惧的在民怨。这么多农民因地方的贪官污吏而产生民怨的时候, 你这个政权要思考它的风险在什么地方。

报告出来之后,社科院以要报的形式报给了中央。后来中央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在2004年的3月5号,温家宝在两会期间宣告取消农业税。宣布之时,所有的人大代表站起来向他鼓掌。

农 业税费的取消实际上与当时的湖南农民很有关系。(放PPT)这个人叫彭荣俊,他是当时组织农会的领袖。2008年12月6号,他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 农民英雄。我今天想讲一句话,中国的政治改变并不一定是由于中央政治理念的改变,不是由于领导人的爱民或者亲民,而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压力。当时中央分析, 这种社会压力下,征收农业税所获得的利益和成本相比,还不如放弃农业税,从政治上、经济上考量之后,中央才做出了这么个决定。农业税取消时,很多人认为中 国的农村问题解决了,我告诉你没有解决,情况马上发生了变化。(放PPT)这是中央焦点访谈的一个数据统计。每天都有许多人打电话到焦点访谈去投诉,它专 门有人记录这些投诉。我和它有个协议,它让我进入所谓的绝密系统,进去就会知道今天有多少人在告什么人,打什么官司,发生了什么问题;我每个月要给它提供 两份报告,告诉它最近中国的焦点问题是什么。根据对焦点访谈电话系统资料的观察,从2004年6月开始,土地问题成为了中国农村的焦点问题。

我们先分析一下农村土地问题有什么特点。2004年9月2号,我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一个调查报告,说土地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焦点问题。

首 先双方当事人发生了变化。(放PPT)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省委书记被包围起来的一起事件。当时的四川省委书记想去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没想到农民 把他认出来了,为了抢救他动用了武警。你们看一看这副图片,就会发现这是一些什么人?老年人,老年妇女。我在调查中国农民抗税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妇女,她 的父亲被打死了,她家只有这一个闺女,所以她来抗税。而农民土地问题,你会发现大量的妇女和老年妇女走到了第一线。什么原因?两个。我曾经去访问她们,她 们告诉我,第一,我们是老年人,我们要为子孙万代留下一块土地;第二,地方官员不敢对我们老人采取措施。所以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她们是软实力。你不要看 这是一些老年人,地方政府的确怕她们,它不怕年轻人站到这里,拖你一下没关系,这个老人一拖可能到医院去了。

其次控告的对象也发生变化。农民抗税的时候主要控告县乡政府,而农民土地问题则控告市政府、省政府,一直控告到中央。

再次地域也发生了变化。农民抗税的时候主要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农民土地问题则主要发生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抗税主要发生在边远的农村,而农村土地问题就在城市的周边地区。

最后方式也发生变化,农民抗税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你找不到人,见不到人,而农民土地问题他主动地走到你面前。

农民抗税的时候,中央有明文规定,不允许动用警力去收税费。农民土地问题,现在中央没有明文规定说可以用警力,但是地方政府往往以所谓社会重点工程等为名大量使用武力,包括特警和武警。所以农民抗税和反对征地时的暴力化程度是不一样的,外力介入程度也不一样。

农 民抗税费时,很少有外力介入的;但是农民土地问题大量的外力介入,主要包括律师和黑社会两种势力。大批律师介入,我分析了两个原因。第一,这些年来,社会 的公民教育、维权意识、公共知识分子、公共律师大量产生,他们介入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第二,农民抗税费时,你去代理官司收入很少;而农民土地问题,可能会 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我不认为经济利益是错误的,但现实是很多律师介入农民土地问题,是由于农民土地问题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律师费用。

另一 方面,黑社会介入中国农民土地问题也很严重。今天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的土地案件都有黑社会的背景。黑社会势力现在什么事都敢干,甚至真的开枪打农民。最严重 的如2005年6月定州事件。定州市委书记动用黑社会抢农民的土地,现在判刑了。我曾经去访问他,我说你做一个共产党的市委书记不容易,你可能要请客送 礼、开后门,不知道想了多少办法才做一个市委书记,你怎么会动用黑社会去抢农民的土地呢?这个市委书记这么回答我:他说我很冤,我并没有组织黑社会,没要 黑社会去,只是这个公司说你政府不能解决,我试着办行不行?我当时答了他一句话,“你去做吧”。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真的会用黑社会真枪实弹去打农民。这个 市委书记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去做吧。我发现这句话真是说不得,说了麻烦就大了。

2008年3月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芮捷锐先生向外交部、社 科院提出来要访问我。我们社科院很紧张,因为一般情况,一个国家的大使不会来访问人。单位做了一个预案,和你们律师一样的开会,组织一帮人猜猜他可能问的 问题、我应该怎么回答。最后他来了,我们所有想到的问题都没有问。他问了三个问题,其中一个是说2007年在你们中国有三个地方的农民宣告土地私有,假如 有一天,中国的农民都宣告土地私有了怎么办?我当时一听头就大了,因为我们的预案里面没有这一条。(笑)我回答他,根据我们的调查,中国90%以上的农民 还没有这个观念。我没有告诉他一个内幕,这其中一件是我们一个非律师的法律工作者策划的,这个人很多人都认识,其实他策划这个案子的时候,就把材料给我看 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有三个地方农民宣誓,就说明其他农民有一天可能也会走到这个地步。

农村问题的最新发展,一个是对地下资源的掠夺在增 多。大家可能知道2009年12月12号又打死了四个农民,也是真枪实弹地打,就是为了抢夺地下资源。第二个是林权纠纷在增加,我们分析五年之内可能都会 增加。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林地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第三,农村的环境问题也在增加,并且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从工业性的污染发展到资源性的污染,也就是 因采矿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水力发电等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

上面讲了农民问题,现在讲工人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也写过 一本书,叫做《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写的是安源煤矿当年毛泽东搞工人阶级运动的地方。共产党真正搞工人运动的地方就是安源煤矿,在这儿成立了共产党的第一 个工人组织,建立了共产党的第一个工人支部。中国共青团、少先队都与安源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都到过安源。这儿我调查了四年写了一本书,就是 安源工人他们在干什么。调查发现,工人问题和农民问题比较而言更加复杂。它因国有单位改制,拖欠工资等等原因比较分散,不像农民60%以上都是土地问题。 工人的抗争方式也是上访、静坐、罢工、游行示威、堵塞交通。最新的两个很重要的抗争方式:散步和旅游。(放PPT)你们看一看,这是2009年4月3号保 定市的工人到北京来散步。保定市到北京市137公里,我知道消息赶过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快走到徐水县的收费站了。当时北京很紧张,石家庄很紧张,保定市很 紧张,派了大批的人和工人谈判,说你们不能这么到北京去。工人回答说我们到北京旅游错了吗?没有错,哪条法律说我们不能到北京旅游。劝的人又说你们不能这 么多人到北京旅游。工人马上回答他们,哪一条法律说这么多人不能到北京旅游啊。再说你们不能这么走到北京旅游。工人说我没有钱怎么不能到北京走去呢。形势 非常紧张,最后保定市没有办法,当场向工人表态,说你们的问题我们都解决。工人说我们现在没有问题了,我们只是旅游的问题,你看我们没有拿上访材料,没有 打标语口号,我们没有问题,我们不上访,不告状,我们旅游。最后当场表态把他们的公司董事长抓了,这些工人才回去。散步大家可能知道最早是厦门,实际更早 的就是安源煤矿。我对安源煤矿产生兴趣就因为此。有些老工人要求增加工资,没有人理他们,到法院起诉不立案,打报告给公安局说我们要游行示威,公安局不 理。最后这批人到北京来上访,因为超过了五个人,抓了一批人。最后没办法,他们约定在一天两万工人同时走进了安源所在的萍乡市,萍乡是一个地级市,两万人 在马路上散步是什么概念?对于这种合法与非法与否很难界定的行为,我们最近也在进行研究。

更严重的是,工人问题暴力化趋势在增加。 2009年7月24日通化钢铁发生了罢工,把总经理打死了。之后不少地方的老国企打出了标语口号,其中一个叫做“通化老大哥在行动,我们怎么办?”吓得很 多国有单位改制工厂的老板不敢上班。为什么?怕打死。这个事情之后我连写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我讲《劳资和谐需要制度建设》。全国总工会9月份在上海浦 东干部学院召开了一个重要的培训班,把全国各个省市的总工会主席、研究室主任叫到浦东去学习。我去讲课,工会的人都提出来,为什么现在工人不听我们的话 了?我说凭什么听你们的话,你们不代表他的利益,他怎么能听你的话。现在闹事了,你们才想到为什么工人不听你的话了。我们判断,工人暴力化趋势在一个阶段 可能会明显,原来已经好像解决了的问题又会重新出现。安源煤矿早几年闹了,已经停下来了,现在又开始了。安源工人现在又是散步,又是旅游,各种活动又开始 了,原来的历史问题重新掀起。

出租车罢运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最典型的发生在2008年的11月的重庆。重庆的市委书记当时做了两件事情, 一件他见了这一批人,一件他表态说你们的份子钱减下来,你们可以建立你们的工会。他一表完态之后,全国一片叫好。但是还有两个问题。第一全国其他地方怎么 办?国家对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表态?2008年11月10号三亚市也发生了出租车罢运,当地市委书记叫江泽林,是我们社科院农村所毕业的博士。他很紧张,不 知道该不该见,但他没有办法,必须见。重庆的市委书记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你只不过是海南省的省委委员,你能比过他吗,他都见了你不见。后来江泽林不得不去 见这些人,也不得不表态。但是中国出租车行业能真正代表司机的工会能不能建立?当时我们很少几个人在北大法学院开了一个会,我就提出来,根据我对中国共产 党的了解,对中国现在高层人士他们执政理念的分析,我认为不会,他们最怕的就是这个事情。第二重庆的出租车行业能否就此健康发展下去?现在情况有些变化, 所有的领导不再见这些人了。而被判刑二十年的黑老大黎强,被指控的罪状就涉及到组织重庆“11.3出租车罢运”。

2008年以来教师停课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教师很聪明,没有一个教师说我们罢课的,他们只叫停课。为什么发生?主要的原因在于有关法律规定教师的工资不能低于同地区的、同类型的公务员的工资,这一点做不到。最新情况是由绩效工资不公平引起的。

对于工人问题,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国有单位改制,劳资冲突将是工人问题的关键。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资冲突应该是工人将来发生的主要问题。

对 于市民的问题,我没有做专门的研究。我有一个读博时的师妹,现在是党校老师,她的博士论文就专门写市民维权的。今年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的四个博士答 辩,我去了,有三个博士写的都是市民维权。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市民维权了,根据他们的研究,房屋拆迁问题是市民维权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房屋拆迁发 生的纠纷最严重的是甘肃陇南,去年11月17号把市委砸了。我们分析市民的维权活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会增加,大家要密切关心。最新的事例是昆明螺丝湾拆迁 引发的较大群体性事件。我前不久专门到了昆明,想去了解螺丝湾发生了什么。

对于工人、农民、市民的维权行为,我前面讲 了不同的情况,现在对其特点做一个简单的归纳。第一,我认为市民维权就是为了利益。不论工人、农民或市民,维权活动最大的特点是:维权是利益之争,不是权 力之争。简单说要钱不要命。他只是要钱,不要你的权力,不是要你的官位;要钱也不是要命的要法,不搞革命,只是争钱。还没有人走向街头说共产党必须交出政 权,地方官员必须交出政权。没有人提出来像文革一样造反夺权,哪怕把你的政府砸了,也是争利,而不是要你的权力。不是说把你政府砸了,我们再建立一个新政 府,没有人做这个事情。利益之争是现在工人、农民、市民维权活动的主要特点。

我讲一个故事,2007年中国的广东发生 了很大的问题,汕尾市有一批农民组织了抄家队,抄谁的家?抄村干部和乡干部的家。为什么抄他们的家?说你们把我们的地卖了,所以我们抄你的家。吓得很多乡 干部、村干部往外面逃。当年5月7号我陪一个国家领导到广东去调查, 5月8号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德江向国家领导汇报。他说我们广东省这几年发生了很多问题,但是省委经过调查研究之后,认为这些都是人民内 部矛盾。什么是人民内部矛盾呢?就是用人民币可以解决的问题。(笑)这句话好笑,但是我认为他讲对了。当天晚上我约了南方周末和南方日报的两个评论员,我 说在我看来,像张德江这样的中共高层领导人认识到了中国目前问题是什么,最大的问题就是利益之争,争利不争权,这一点是我们判断中国目前发生这么多群体性 事件的一个关键所在。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规则意识大于了权力意识。(放PPT)这句话是这个人说的,她叫裴 宜理,是世界上有名的一位政治学家。她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叫《论中国人的权利意识》,说1989年以后,我们西方人都认为中国要崩溃,但是 20年快到了,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崩溃。西方人一旦看见中国的民众走向街头就欢欣鼓舞,说共产党又要崩溃了,但是过了几天他们又回去了,为什么呢?她说我们 西方的学者都没有判断对,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我们不了解中国的老百姓在想什么。其实中国的老百姓走向街头和我们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人走向街头讲的是权 利,而中国人走向街头的讲的是规则。

这句话不好理解,我举个例子你就理解了。中国人为什么走向街头?中国老百姓会说,你答应给我十块钱, 为什么你现在只给我五块钱,你讲话不算数。你的法律说了村民应该选举,征地应该经过村民同意,现在怎么又不搞选举,不经过我们同意把我们地卖了,你地方政 府不按国家的法律办。总而言之就是你讲话不算数。那么西方人走向街头会怎么说,他说给我十块钱凭什么?根据人权,根据自然权利,应该给我一百块钱,规则错 了。

中国老百姓现在大量的行为,我称为以法抗争,它按照你的法律来抗争你,而不是说法律本身错了。很少有老百姓会说法律错了,说的是我们 这些人。你北京上访村去,你会发现访民常常复印大量的文件。他最多说地方政府的规则违背了中央的规则,没有人敢挑战中央的规则。裴宜理认为这是中国为什么 没有崩溃的关键。她说假如有一天中国的民众普遍认为规则错了,你这个政权就危险了。因此,裴宜理说共产党身在福中要知福,你的老百姓太好了,你的老百姓只 是说你没有按规矩做,你只要按规矩做,他还会拥护你。裴宜理在2008年的7月请我到了哈佛大学,我们讨论了一个礼拜,写了一篇文章,你们有兴趣可以看一 看,叫做《中国的政治传统与发展——于建嵘对话裴宜理》,发表在《南风窗》。昨天的《南方周末》又发表了我和裴宜理一个新的对话,标题叫做《中国政治的活 力和困境》,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活力到底在什么地方?它还能活多久?

第三个特点叫做反应性大于进取性。这个观点的核心是 什么呢?就是说中国的老百姓的问题,是你不找他的麻烦,他一般不敢找你的麻烦。比如拆迁,他老百姓会说你怎么拆我的房子,你怎么拆我的房子不给我赔钱。哪 怕他明知道这个拆迁有好处,也绝对不敢找你说,你怎么不拆我的房子。就是一般你不找他的麻烦,他不找你的麻烦。

第四,目标的合法性与行为的非法性存在一个模糊的地带。中国民众的维权活动,大量的活动是在一个合法性模糊的地带。以上就是目前占中国群体性事件80%以上的维权活动的特点。

那 么2009年6月17号湖北石首发生的问题又是什么呢?武装精良的部队,在街头被老百姓打得丢盔弃甲,到底发生了什么?它和我们前面讲的维权活动是一样的 吗?不一样,我称为“社会泄愤事件”。取这个名字给我惹了很大的麻烦,还“双规”了(笑)。2007年10月30号我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做演讲,我讲中国目 前发生了一种新的群体事件,它和维权活动不一样,我当时第一次将其称为社会泄愤事件。它的第一个特点是参加者没有利益诉求,主要是老百姓对社会发泄心中的 怨恨。他们对什么不满?对公权力和有钱人不满。第二个是没有组织动员,来得快,去得也快。

11月8号我一回到北京,麻烦来了。手机一打 开,接到一条短信,我们所的党委书记给我发的,叫我回来之后马上与他联系。我就给他打电话,我说书记我回来了,你有什么事?他说你回来了吗?我说刚下飞 机,还没进海关。他说你马上回单位来。我说什么事情?他说很严重的事情。我说明天来行不行?他说不行,必须今天来,必须第一时间赶过来。我们单位是不坐班 的,不去根本没有人管你,平时我一年难得去几次,他们经常开玩笑说我顺访社科院,顺便去访问他一下。(笑)但是他这一说没办法啊,我听了感到很严重啊,我 又拿人家的工资,没办法背着包就去了。一进我们单位,见了我们书记,我说书记什么事情?我们书记拿了一张纸给我看,是有一个部门,专门给中央打小报告的部 门给中央领导写的一个报告,标题叫《社科院于建嵘教授在美发表演讲》,第一句话叫于建嵘说中国发生一个什么泄愤事件,主要是由于对公权力和财富的不满,就 是仇官、仇富,大概三百多字。有一个刚从地方到了中央领导,在旁边做了个批示。他批得很好,很委婉,叫建议社科院与于建嵘同志谈一谈,著名学者要注意影 响,签了个名。这一搞麻烦了。

这个报告到了我们单位,就是大事,单位的大领导又不在,秘书很生气,在旁边做了个批示,农村所好好和于建嵘 谈。(笑)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是拥护我们政府的,哪有愤可泄呢?!既然人民没有愤哪有泄愤事件呢,你不是胡说八道嘛?我们领导就说叫你不要乱 讲,你到处乱讲(笑),现在不是麻烦了,你看看。我说这有什么麻烦呢。他说怎么还不麻烦,中央领导批示要我们跟你谈,我们必须要和你谈,而且所有谈话记录 要回覆到中央去,这是一个规矩,你不谈怎么办?我就问我们领导,我说你看过我的演讲稿吗?他说没看,你这个家伙到处做演讲,从来不给领导看演讲稿。(笑) 我说你听过录音吗?他说没听,你在美国讲我到哪里听呢。那我说不谈。他说为什么不谈?我说你们的祖师爷毛泽东说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我在美国讲了三个 小时,凭什么三百个字我就和你谈,不谈,要做调查,没调查不谈。我就躺在那个沙发睡觉了,我说倒时差。我们那个书记讲话轻言细语的,我一不谈,书记麻烦 了。最后所里党委一开会,开完之后书记来向我传达了一个决定,说党委讨论了,你说现在不谈也有点道理,我们搞社会科学研究的人还要讲道理,那么好,党委决 定,你可以今天回去,但这个礼拜之内不能离开北京,随叫随到。我说那不是“双规”了嘛。(笑)。等了五天,书记给我打电话,因为他知道我最喜欢到处跑,哪 个地方发生问题,我都想去看一下,所以他知道把我关到北京不准走我心里很难过。我说书记怎么样了可以谈了吗?他说不要谈了,我说为什么不要谈了?他说我们 从伯克利大学的网站上把你演讲的录音下载下来了,请了一个懂湖南话的人(笑)把这个演讲录音变成了文字,我们党委都看了一遍,我们认为你没有错,你是个忧 国忧民的好同志(笑,掌声)。听完这个你们有兴趣可以看看我在伯克利的演讲,《南方周末》和南方报系很多报纸都讲了。

现在社会泄愤事件是大家通用的概念了,新华社、人民日报都用。特别去年发生“瓮安”,今年发生“石首”之后,很多人开玩笑,说于建嵘你有先见之明,你发明一个定义,发明一个概念,你了不起。实际上我没有先见之明,中国早就发生这个问题了,只不过是大家没有注意。

我 最早注意这个问题,是2004年10月18号重庆发生的一件事。一个姓于的挑夫在挑担换肩的时候撞了一个姓郑的妇女,这个妇女就骂这个姓于的,说你瞎了眼 啊,挑担都不会挑。于挑夫在外面也做了很多年了,心里想开个玩笑把事情过去了,他就说我怎么瞎了眼啊,我的眼睛在前面,你是在后面,后面的眼睛瞎了,前面 的眼睛没瞎。这一讲麻烦了,姓郑的的老公过来了。老公甩了姓于的一巴掌,说你撞了人,你还不认错,你还强嘴啊!姓于的把担子一放,把扁担一拿,说你怎么打 人呢?我撞了你,撞伤了你,我把你送医院,撞坏了你的衣服,我赔你的衣服,你凭什么打我呢?这一下就发生争吵。一吵之后,老百姓从四面八方围过来,说对 啊,你怎么打人啊?你城里人什么了不得的,怎么打人呢!

这个老公讲了一句让他后悔一辈子的话,他说我是国家公务员,打了你又怎么样 呢。(笑)麻烦了,老百姓越来越多,公务员又怎么样了,很多人围过来看,外面的人看不见里面发生什么事情了,一问,说不得了,一个国家公务员打死了我们一 个“棒棒”“(重庆话“挑夫”之意)(笑),还说白打死,那怎么行呢!所以老百姓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事情到了派出所老百姓包围派出所,要派出所交出尸体交 出凶手。派出所说没死人。谁说没死人,都说死了人。最后把派出所砸了,砸完派出所之后,说派出所归政府管,干脆把政府砸了算了,又把政府砸了。

这个事情发生后,在北京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我带了一帮队伍去调查。当时我们也想这么一万多人把政府砸了,是不是像原来说的有黑社会。但调查发现,根本就没有,非常偶然。

事 情经过的发生,就是那么个小事,突然来了,打完之后都走了,回去喝酒去了。(笑)我们当时还想到底有没有动员,结果发现没有组织,不但没有正规组织,也没 有黑社会,什么都没有,就是非常偶然的。最关键一个问题,这批人与这个事没有关系。当时抓了一批人,我们去问,你们认识姓于的挑夫吗?不认识。你们认识姓 郑的吗?也不认识。那么你们为什么要去砸政府?说我们要为我们死去的挑夫报仇啊,我们要为他主持公道啊。我们又问,你们这个公道是怎么来的?他说就是当官 的人打死我们的人还不当回事,我们不为这些老百姓主持公道,谁为他们主持公道啊!

接着马上又发生了一起新的事 件,2005年6月26日在安徽的池州。有个老板开着部车,挂的是江苏的牌照,在一个路口撞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叫刘亮。老板车子停下来了,司机很紧张, 但是发现刘亮站起来了,开车的心态你们知道,先是很紧张,一看到站起来之后声音嗓门就大了。就骂这个孩子,说你走路怎么走的,刚才我不踩刹车,不把你撞死 了嘛。刘亮是高中生,人很高大,但吓哭了,说你撞了我,你还怎么样,就扑到车子上。两个人就撕扯起来了,刘亮就把反光镜那个地方扳了一下,可能扳过来了, 车里面几个人就围过来把他拦开。这时候来了两个踩三轮车的人,围过来说你撞了人,不送医院不抢救,你还怎么样啊,怎么还打人啊!司机说了这样一句话,说不 是没有撞着人嘛,不是好好的嘛。这个老百姓说那怎么知道好的呢,不送医院,不照一个片子,怎么知道好的呢。现在好,等一下不好怎么办呢!这时车里一个乘客 讲了这么一句话,说不是没撞死人嘛,就是撞死了人,在你们安徽也就是赔三十万嘛,有什么了不得的。麻烦了,老百姓越来越多,外面的问里面的人发生什么了。 不得了,江苏的老板开着车撞死了我们一个孩子,还在尸体上踩了两脚。(笑)还说安徽人算什么,不就是死一个人三十万嘛。这个消息迅速地传遍了池州,老百姓 说安徽人民算什么,胡锦涛还是安徽的。(笑)那怎么办呢?砸他们的车子,把和他有关系的一个超市全部抢了,到了派出所砸派出所。

凭 着这两个案件的调查,我当时心中产生了一种疑惑。我在想中国社会是不是发生了某种变化。一听你是当官的、公务员,一听你是有钱人,就心中充满了怒火。参与 者与这个事情没一点关系,他们根本不认识刘亮,也根本不认识开车的这个人,更不认识那个开超市的老板。他们心中就是知道有钱的人压死了我们的人,欺负了我 们没钱的人。调查完之后,我开始在想,这种事情和维权活动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区别,能不能用一个新的定义界定?我想来想去就想到怨恨、愤怒。所以后来我称之 为泄愤事件。

泄愤事件的第三个特点,是没有权威信息。自从有了互联网,有了手机短信,现时代的中国已经没有了权威信 息。(放PPT)这是2006年8月在浙江瑞安市。瑞安是温州下面一个不大的城市,但是很富,这个人跳楼了,她是什么人呢?是一个学英语的大学生,嫁给了 瑞安的一个做模具的老板的孩子。灰姑娘嫁给了白马王子,她应该幸福地生活着,但是她跳楼了。她一跳楼老公就报案了,公安局一看说这个不就是自杀嘛,她家属 不同意,特别是她学生不干了。学生把这幅图片贴到了网上,在网上问了全国人民,浙江人民、温州人民、瑞安人民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么一个漂亮的女人会自杀 吗?(笑)全国的网民马上回答不会。(笑)她怎么能自杀呢,你看她那么漂亮,那么充满阳光,眼神都在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她怎么会自杀呢!所以有很多网络上 的人在分析,她应该是他杀,那么怎么杀的?应该这么杀的,杀了之后这么丢下去的。她的学生一看分析,全国人民都说不是自杀,那我们怎么办?我们要为老师主 持公道。怎么主持?(放PPT)你看上街砸他们家工厂,冲政府。

所以我说,现代科技已经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形态。很简单,你戴一个很好的手 表,大家手机都有拍照的功能,给你拍个照片上网了,说这个人是国家公务员,是个某某领导,凭他工资怎么能戴一个几十万的手表呢?网上开始搜,一搜你祖宗十 八代都搜出来了,你老婆在干什么,你儿子在干什么,最后得出结论——贪官。这个结论可麻烦了,原来没有网络的时候你凭块表告贪官,市委书记看了可能说声无 稽之谈。现在老百姓只要在网络上形成一个观点,说你是贪官,你的麻烦就来了。不要以为你的市委书记不查你,老百姓就会放过你了。不会的。老百姓开始说,这 个人是贪官,为什么他们市委书记不查他,开始把市委书记又要搜,这个市委书记是干什么的,一搜两搜,发现这两个家伙原来在一起做过事。这个市委书记一看不 能搜我呀,还是搜他吧,查他。(笑)所以市委马上就决定立案调查,老百姓好不查我啊。一查果然不错,贪官。现在人不经查啊。(笑,掌声)有网络之后,你要 害人也很容易,我们开会的时候,你买一包很好的烟给他,两百块钱一包,他进来开会坐到这里,把烟送过去,再拍个照片,又上网了。你一个国家公务员你怎么能 抽这么好的烟呢?一查同样的故事又发生了,贪官。前不久一个检察长开部好车,网上一查麻烦了,又有贪官之嫌。所以有了网络,它马上会把一个“细枝末节”变 成一个公共事件。

有时候我们的确需要利用网络这个力量,可以先把一些腐败现象先变成公共事件,再变成一个法律事件。我经常在思考,现代社 会的科技已经改变了很多政治生态。今天来了一个上访的农民叫张居正,有一次我在政法大学做演讲,他带了一个包去,拿出了一个像一个录音笔的东西,我问他是 什么?我以为是录音笔,这个东西我们多的很,这不是,还有针孔摄像机!我一看很惊讶,我说你这个家伙是不是搞特工的(笑),他说什么搞特工,我买的,我到 中关村200多块钱买的。我不相信,他告诉我真的是买的,我给他钱,说这个卖给我了,他隔两天又帮我送一个过来,还告诉我还有钮扣那么大的东西,多少钱? 两百多块钱。我当时很惊讶,到了中关村去,果然不错,到处这个产品,什么手表、钮扣什么都有。所以我现在和人家谈话,首先看他带笔了没有,(笑)这个钮扣 对不对,为什么?没办法。原来这个都是高科技,尖端特工才有的,现在老百姓都可以使用,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用上了。

我曾经讲过自从有了 复印机,就改变了中国农民与政府的关系。你们可能知道,找你打官司的农民,口袋里复印了很多中央文件。你们不要小看复印机,假如没有它,农民跟政府的关系 就不一样。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当时在湖南调查,那些湖南农民走到政府那里去,会把文件拍到桌子上说,你反对中央,我们才是中央的政策执行人。那个政 府很惊讶,说我们什么时候反对中央?农民说你看看中央文件说收税不能按人头收,你怎么按人头收呢。那个政府官员一看真的有,很紧张,麻烦了,你什么时候拿 到这个文件了,我怎么没看见?他可能打麻将去了(笑),而老百姓他打官司,他天天琢磨这个事情,很多老百姓复印的文件有时候比我们律师还多。假如没有复印 机,农民敢不敢说这句话?不敢。你把文件放到某某领导桌子上,那个领导把桌子一拍,伪造中央文件。你不管抄得多好,总会抄错一个字吧。

我 在湖南遇到这么一个农民,我书里写他是农民宣传家。他是一个什么农民呢?这个农民我没见他之前,我想象他是能说会道,相貌堂堂的。我见了他之后,发现他是 一个老实的不能再老实的农民。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当时收税费的时候,他在广东打工,不在家,地方政府官员把他的棺材抬走了。他回来听说棺材抬走之后,工 也不打了,买了一个扩音器,买了一个录音机,把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叫人读了录下来。从此以后,他就是每天挑着担子到你政府门口去放,你到什么地方收 税,他什么地方放高音喇叭,中共中央减轻农民负担文件,搞的那个地方官员特别恨他,但是又没办法对付他,因为他宣传中央政策啊(笑)!

我 曾经去问过这个农民,你为什么要用录音机录下来?他说第一我年纪大了看不清,我说话不流利,每次读我很麻烦;第二最关键的问题,我请老师录下来,录下来之 后,我告诉地方政府,我这个文件录音带很多很多,我放在很多地方,你们不要想对付我,因为我没有讲错一句话,都是这个中央政策那个文件。就算将来有一天他 要抓我坐牢的时候我也不怕,我有证据啊,我没有乱说话啊,我一句话都没有说,都是中央说的。(笑)不要小看这个东西,我写书的时候对他做了很多访谈,深刻 地认识到农民的智慧和农民利用国家法律对付不法政府的勇气。假如没有复印机,他敢说吗?没有这个录音机,没有这个录音带,他敢去宣传吗?他不敢。因为地方 政府完全可以说你伪造中央文件,你搞反动宣传。所以我们律师这方面有的还不如农民呢。我一再建议大家,要多利用现代科技,不一定需要我拿出来作证据,但我 起码要保护我自己,我当天讲了什么,我有录音录像。

第四个特点,无规则底线。前面我讲维权活动的时候,我反复讲他们讲规则。而泄愤事件没有规则底线,打、砸、抢、烧的行为经常发生,而且一定会发生。假如没有的话就不叫泄愤。今年一年也发生了几次很大的泄愤事件,有海南东方事件,四川的南充事件等等。

讲 了维权,讲了泄愤,再讲骚乱,骚乱和泄愤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看一看这个,(放PPT)2008年9月湖南发生了骚乱。你们看把人民政府的招牌砸了,这 个事情经常发生;关键看这个地方,这是一个超市,老百姓把这个超市抢了,最后发现这个超市与这个事一点关系没有。这就是维权活动、泄愤事件和骚乱最关键的 区别,骚乱会攻击无关人员。维权活动针对的主要是侵权人和政府,泄愤事件它针对的是政府和侵权人,而骚乱它针对的是无关人员。那么你再看,这像不像过狂欢 节一样,抢超市了,抢商店了,高兴得不得了。2008年10月国庆节期间,那儿商店基本上全部关门不敢开,最后真正用的野战军部队进去才恢复秩序。这种行 为我们称为骚乱。骚乱可能还有一种由意识形态引起的。2008年3月拉萨的问题我也认为是骚乱,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它针对了无关人员。今年新疆发生的问题, 有些人认为它是恐怖活动,我认为不是,还是骚乱。

这就是我对目前群体性事件的一个简单归纳。维权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有比较明确的利益诉求,泄愤事件它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发泄心中的怨恨。骚乱和泄愤最关键的区别在于骚乱它主要针对无关人员,即无辜的人。一旦你发现这起事件针对了无辜的人员之后,这个问题就是骚乱。

根 据我对群体性事件的分类和特点,我得出了以下的结论。目前中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这表现为中国政治统治是统一的,还没有发生反对中央政府的行为。我们政 治学研究政治首先就是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人得出一个结论,说中国现在中央很弱,中国已经怎么样怎么样。我告诉你另外一个分析方法。到目前为止, 没有一个地方领导敢站出来说反对中央。你看中国所有地方领导人,只要中央开了一个会,不管心中再不服,再不满,他一定表态,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坚决团结 在某某人周围。不敢说不表态,不表态要下台,这是我们一个政治共同体的需求,现在没有人敢公开说中央错了。而社会管制还是有效的。不要看到今天发生很多问 题,共产党现在还是有能力把社会管理住。比如说非典来了,猪流感来了。比如要搞那个国庆节庆典了,我们在北京生活最了解这个问题,它可以动用一切的力量来 维护所谓的管制秩序。只要一声令下,那些老太太都戴着袖章,站到那个路口:“你是什么人!”就开始了。你不要看老百姓说我怎么不服它了?真正有那一天,它 现在还是有这个能力。我们都知道国庆节期间,谁敢踏近一步,那些老头、老太太马上把你揪出来,人民战争共产党还是可以打。所以我得出了第一个结论,目前中 国社会应该还是稳定的。

但我第二个结论是这种稳定是刚性的,刚性稳定是我今年发明的,借用了自然科学特别搞建筑科学的一个词,我认为它有三个特点:

第 一,真正的社会稳定它讲的是社会持续的稳定,讲的是国家法律持续的稳定,而我们不是。我们所有的稳定围绕着一个目标,政治权力的垄断性,就是共产党怎么垄 断权力是它一切重点的重点,所谓坚持党的领导。四个坚持其它都可以不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要。其他都可以改,就这个不能改。为什么?权力垄断性是目前 我们这个政权最关键的特点。它垄断和封闭权力,不允许其他人进入,也不允许挑战政府权力垄断的一切行为,这一点是共产党的底线。这个底线就说明我们的稳定 和西方社会的稳定是不一样的。西方社会的稳定就是怎么保护宪法持续的稳定性、法律持续的稳定性,你政府是可以改变的,你这个人当不当总统没关系,但是这个 国家的基本宪政制度不能变。我们这个地方是你这个基本制度怎么样无所谓,但是我共产党的权力不能变。所以刚性稳定的第一个特点就叫做权力的垄断性。

第 二点,本来正常社会行为的都可以被当成不稳定的因素。比如把游行示威、罢工,罢运这些行为都视为不稳定,现在还把上访也变成不稳定因素。地方政府的很多文 件都说,现在不稳定因素主要是上访,哪些人上访就是不稳定,以什么方式上访就是不稳定。其实上访是你宪法规定的权利,是你信访条例规定的权利,为什么也变 成不稳定呢?因为它们认为对地方权力的冲击也是一种不稳定,不只是对中央权力的冲击,对所有的权力冲击都是一个不稳定,所以这一点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 三,刚性稳定它控制社会不是主要依靠司法,而是主要靠国家的暴力,靠意识形态,靠对社会组织的控制。所以说这种稳定是刚性的。假如要评价社会稳定指标,中 国社会稳定远远高于西方的社会稳定。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个非常刚性的稳定。但是刚性稳定它有巨大的风险,现在维稳已经成为了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个成本,成为 一个巨大的负担。为了所谓稳定,地方的官员都要跑到北京来抓人,跑到北京来搞办事处。这种稳定也扰乱了整个国家,所以现在一提及社会稳定问题,我们就碰到 最大的麻烦;只要地方政府说这个牵扯到稳定问题,你一切想法都完了。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了国家政治上的最高目标,一切改革、一切东西都被稳定压倒一切制约住 了。所以我们为了要“不折腾”,我们可以牺牲改革,所以我们可以牺牲法律赋予老百姓的权利,因为它触犯了所谓的稳定。而这个稳定唯一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点 不只是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看到,实际上很多人都看到。现在为什么流行着这么一种悲观情绪?就是大家都感觉到这种稳定能持久吗?我告诉你不会,这种稳定一定 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灾难。

那么该怎么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时候,想了好多好多办法。司法部、公安部、武警总部、法院,包括信访局都想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核心的观点就是控制社会上所谓对政权挑战的一切行为。这些办法行吗?我想来想去不行。那么怎么办?到底怎么才能稳定?

我 最近反复讲一个故事,我在台湾访问的故事。2004年台湾陆委会邀请我去访问,请我在台湾政治大学做一个演讲,他们给我15天的吃住玩。当时我提出来,我 说能不能这样,我做完演讲之后,你给一张地图给我,你再派一个司机,我说到什么地方,你就开车到什么地方,按照地图走行不行。他说你想干什么?我说想看一 下,台湾的老百姓在干什么,想什么?他说没问题,我们台湾你可以随便看,我们老百姓想什么你随便问。但是我说还有一个,你要派个买单的,因为要包括吃包住 嘛。(笑)没问题,派个买单的。

我演讲完之后,他们就开一个车,我说到什么地方,就把我送到什么地方。我问见到的台湾 老百姓同样一个问题,地方官员不经你同意把你的房子拆了怎么办?99%的台湾老百姓回答我不可能,他怎么敢拆我们家房子?不可能啊!我说假如拆了怎么办? 台湾老百姓告诉我,我到法院去告他,法官就会重判这个不经我同意拆我房子的政府官员,假如经过我同意赔十万,不经我同意他可能要赔一百万。

我接着问,假如法官不立案或者不依法判怎么办?台湾老百姓又回答我不可能,他怎么敢不立案啊。(笑)因为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有房产证,他没有合同拆了我房子,他错了,他必须赔,不可能。

我说假如发生这个问题怎么办?台湾老百姓告诉我,我找我的议员去告他,我的议员来调查,我的议员调查完之后,就会开新闻发布会,就会在议会上提出来,这个官员和这个法官都完了,做不了了。

我 接着问,假如这个议员不管你这个事,不来调查怎么办?我一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台湾老百姓都讨厌我了。说“你这个大陆人怎么这么多假如呢?这种假如怎么可 能发生呢?(笑,掌声)这不是我想让议员做的事,这是议员自己想做的事情啊,议员天天做梦都希望发生这个事(笑,掌声),他怎么会不来呢?不可能的!”

我 说有可能,他说不可能。他们台湾老百姓有联系议员的那个电话卡,那就打电话试吧!我说不可能,他说有可能。一打电话,那个议员只要在附近,接到电话很兴奋 就赶过来了(笑)。问:“什么事?什么事?”特别兴奋!因为议员只要调查到这个事情,他不单当了县议员,他可能当国会议员,还可能当“阿扁”啊(笑)!但 是我我不甘心,我还要问,我说假如他就是不来怎么办?人家告诉我:那很简单啊,他不来,下一次他选举的时候,他要到我家来拜票啊,他拜票的时候我会把他用 脏水泼出去,这个议员还能当议员吗?当不了!所以这是很简单的事情。

我从台北走到台南得到就是这么个结论。我今天讲台 湾这个故事,实际上这个问题我问了许多国家的人,包括日本,包括德国、法国,包括美国,我到过很多国家,我问了他们很多人,基本回答都是差不多的,基本结 论逻辑是一样的。为什么我讲台湾?因为台湾和我们有同样的文化,我们经常说西方的制度不适合我们中国,没关系,你现在不是说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嘛,既然 台湾也是中国,为什么那一部分的人可以回答不可能呢?我们不要看中央电视台今天说台湾打架了,明天说台湾骂马英九了,没关系,台湾的基层社会十分地和谐稳 定。

我到了台中地区,住到了一个农民的家里,一个种花的老农。他当时很兴奋,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大陆人。他说今天我请你吃饭,我们不在家 里吃饭,我们到镇里面去下馆子去好不好?我说好啊,下馆子当然很高兴啊,但是不要让我买单。他说怎么能让你买单啊,当然不让你买单。他就开着车带我去,他 开着汽车,后面放着花,前面是坐人的,我们就走,走了两百米左右,我说停下来,有问题。他说什么问题?我说我们走的时候,我在最后一个走,没关门啊,我们 大门没关,小门也没关啊,没关门,不行。他说没关门怎么不行啊?我说东西在家里。他说没事,我们家里装了电子摄像头,来了什么人,对着电子摄像头说一下, 我就知道他拿了什么东西,我回来他还给我就行了。我心里想:在我们这个地方,回来的时候恐怕电子摄像头都没有了(笑,掌声)。

所 以我一直想一个问题,台湾和我们有同样的文化,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不可能呢?我想来想去,想一个社会为什么它是和谐的?首先它的产权是明确的,这个东西是 我的就是我的,不要是我的又是你的。中国产权明确吗?不明确。今天我们去问,假如地方官员给你的房子拆了怎么办?我们中国老百姓肯定不敢说不可能。你出去 买馒头的时候,房子没有了,这些不都发生了嘛。我们哪一个农民敢说这句话,说我的土地他不敢卖我的,谁敢说?没有一个敢说。只要想一个办法,你那个土地就 没有了,而且打官司打不过人家。想拆你的房子,你不同意我就想一个办法,说你是非法建筑嘛。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产权,很难说这个产权就是我的。

前不久不是发生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嘛,广西一个信访办主任成了上访的,他的房子被拆了。我们今天在座的人哪一个人敢站出来,说我的权利完全得到保护了吗?你不敢说,因为我们没有那种明确的权利,因为人家可以想一切办法,把你的合法权利变成非法权利。

其 实发生纠纷不可怕,现代社会都发生很多纠纷,但社会和不和谐,要有一个权威的司法机构。西方也好,台湾也好,你说发生纠纷怎么办?人家告诉你到法院去告 他。我们老百姓会说吗?我们老百姓不会说,你说到法院去告他,老百姓一律说法官怎么能相信呢(笑)?相信不得的(鼓掌)!问我们律师能相信吗?他说律师也 不能相信(笑)。因为我们没有能将法律作为我们一个底线,没有这么一个制度啊!那么老百姓就想,我不管你法院怎么判,我就上访!上访又能相信吗?也不能相 信。有一个美国人叫茱莉,她就是一个到北京来上访的洋人,为了她中国丈夫的事。她到我家里去访问我,向我请教。我就问她一个问题,你在美国怎么办?她说我 肯定到法院去告。我说那你怎么在中国要上访呢?她说因为中国的法院不听话,不听中央的话,所以我直接到中央来告,希望中央让它听话。我说你告的有效果吗? 她说没有效果,我不告它还不抓,一告把老公抓了。因为一告之后,地方政府说这个问题麻烦了,一定要把它做实,做成铁案,所以把他判了。所以说我们没有一个 权威的司法制度。

再次,我们有真正的代议制度吗?我们也没有。今天在座的律师,我们有几个人真去投票选了我们的人大代 表吗?没有。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代表是谁,知道也没有用。人家说我又不是你选出来的,我只知道三个代表,可是我们找不到这三个代表啊(笑,掌声)!为什 么?因为我们的代议制度不健全。

最后,我们有开放的媒体吗?我们也没有。不要认为今天的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空间,那个 互联网是人家没有办法啊!如果有办法,人家连互联网都希望不要啊!现在新疆不是没办法上网了嘛,你们法律界有一个很有名的人贺卫方是我的好朋友,他现在在 石河子。他告诉我,他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办法和我们联系,短信收不到,上网上不去,怎么办呢?我说谁叫你被人搞到石河子去了。

我们常说, 现在我们开放多了,但这是科学的原因,不是政府本身的原因,不是由于它执政理念发生了变化。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地方政府说你批评我吧,有些当官的说你们批 评我吧,你真的敢批评他吗?你说些不疼不痒的事情他做做秀可以;真正批评他,你马上下岗,你马上被跨省追捕!所以我想来想去,一个和谐的社会它应该要有明 确的产权,有权威的司法结构,真正的代议制度,要有开放的媒体。

由于我们今天都很难做到这些,我特别感觉到法律的重 要。(放PPT)这是我18号在苏州做演讲的时候拍的,街上出现的一副“打倒无法政府”的标语符号。什么原因?拆迁。这个无法政府很有意思,没有法律的政 府。老百姓现在不说腐败政府,说它是无法政府。在我心目中,法律可能还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底线。所以我反复讲,我们的司法能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底线呢?我认 为我们的司法应该成为我们的底线,但是我们做不到!

我们的司法现在存在着很多问题,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是,司法地方化的 特点越来越明显,司法由利益集团控制越来越明确。政党兼理司法,这是你们的魏汝久律师他的观点。“书记管着帽子,市长管着票子,政法委管着案子”,这是你 们法律界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的话,跟中央领导讲课的一个人的话。他讲完课不久,中国政法大学请我去给学生做演讲,讲土地问题,讲完之后本来要走了,学生提了 一个想法,说于老师你能不能对我们政法大学生提一点建议。我说我又不是名人,又不是国家领导,我提什么希望和建议呢?学生说你提一提吧,我说既然让我提, 我认为在中国这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在中国这个政府已经失去了部分合法性的国家,在中国政党的意识形态已经趋于瓦解的国家,我们法律人士要守住法律这个 社会的底线,守住了社会的底线,就守住了社会的未来,守住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守住了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掌声)

我一讲完这个之后, 本来背着包要走了的那个人——他现在是政法大学的大领导,他很高兴,把话筒抢过去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刚才于老师说要我们法大的人守住底线,这句话是没错 的,但我们守得住吗?我们守不住啊(笑)!他说,前两天,我们政法大学要开校庆,湖南省高院的副院长到学校来。说某某老师,现在是书记管着帽子,哪个人当 法院院长,哪个人当检察长还是听党委的;市长管着票子,你的经费在市里面啊,你要盖楼,市长说不同意你拿不到这笔钱啊;政法委管着案子,我们没办法,我们 有良心没办法啊!

那个人讲完之后,我心想也算了,背着包要走了。那个政法大学的学生又站起来,说于老师你评价一下刚刚某某院长这句话?我说这不能评价,人家请我来做演讲,还给了钱,我怎么好评价呢?(笑)

学 生说不行,你还是要评价一下。我说真的让我评价,我就做个评价,我说我没有想到,这种所谓的知名法学家他有什么资格站到我们政法大学讲台上!什么叫“书记 管着帽子,市长管着票子,政法委管着案子”?我们如果没有办法,我们所有的法律人士,我们都敢提着乌纱帽来对抗的时候,不是有办法了嘛。麻烦了,我讲完之 后背着包就跑,因为不好意思。第二天网上有个帖子,叫于建嵘怒斥某某某,说我骂了他一通。这个人几年都不理我,我们平时一起开会,他装作不认识我。但是现 在关系好了,前不久有个土地案子,他又请我去开会。他就问我,于建嵘你给我讲心里话,我当时讲错了吗?你这个家伙比较坏,你要我的学生都去提乌纱帽,他们 都下岗了怎么办?

我说你没有讲错,中国的现实的确是书记、市长和政法委管着,但是你怎么能在我们的学生面前让他们失去信仰呢!中国需要一 大批信仰法律维护法律的人士,只有我们都坚守了法律这个信仰,我们这个国家才有未来(热烈的掌声)!你作为一个老师,你怎么敢和你的学生说这句话呢?(热 烈的掌声)

中国要改革,怎么改?包括中国政权怎么改?我最近也提出一个想法,大改改不了,中央我们先不动,中央政法委 不动它,最高人民法院不动它,我们能不能从基层做起?因为直接关系民众的利益主要是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从这两个开始行不行?我们不叫司法独立,叫司法制 衡好不好?我们不说制衡共产党,我一说制衡你你共产党肯定不高兴,我们叫司法制衡地方政府好不好?我们拥护你共产党的领导,但我们用垂直的司法来制衡地方 政府,因为地方它直接面对民众的利益。

所以我最近开了几次论坛,专门请了中央党校的很多人来讨论能不能这样做?但人家不理我啊,写了报告 上去人家不理我,说这个还是不行。但是我想中国的问题的确也在于此。所以我反复地讲,中国现在面对这么多问题到底怎么办?想来想去还是靠法律。我们脱离一 切意识形态,不要再回想当年毛泽东时代怎么样,也不要说邓小平时代怎么样,我们就去守住我们的宪法。中国社会现在没有东西可守了,我们在一节一节的败退, 我们的最后底线能不能守住?中国社会是不是会发生动荡?将来会发生多大的问题?就看我们最后的底线能不能守住。

曾有人忧心如焚地问我,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来,制度改革有没有可能?中国还有没有希望向好的方向转变?我的回答是有希望,这希望就在于面对社会压力时的理性选择!

当 矛盾加深,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家都感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各种社会力量就要开始寻找底线了。假如不这么做,大的社会动荡就会发生,会彻底破坏社会秩序。面 对这种情况,有两种最为基本的选择。其一,对这种灾难性后果的担心,会促使各个利益群体走向理性的妥协,去理智地寻找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线。其二,也有可能 因没有这种妥协而发生根本性的、革命性的动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社会的冲突能获得控制,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还是不希望中国发生 较大规模的动荡。问题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存在利益冲突和政治冲突的阶层如何才能实现有利于社会结构稳定的某些妥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 特别是冲突的各方能否寻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底线!

那么,什么是中国当前社会稳定的底线呢?在我看来,如何促成宪法的真正落实,让宪法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应成为全社会的公识!

我这样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宪法的真正落实,能够解决部分社会问题。

社 会矛盾多发,是因为公民的宪法权利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确,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有许多上升的空间,但现在看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宪法赋予的公民权 利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宪法赋予的权利如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从 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并不落后,只是被《法律》、《条例》《细则》《办法》“红头文件”等层层稀释掉了,况且有法不依也比较严重。比如野蛮拆迁问 题,手持燃烧瓶却锒铛入狱的潘蓉,以自焚相“威胁”却最终身亡的唐福珍,是谁将其逼入如此无奈惨烈的境地?因为宪法不保护她们的财产吗?《宪法》第十三条 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重庆的“最牛钉子户”吴萍就曾手持《宪法》保卫过自己的家园。但因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这个违宪“恶法 ”的存在,才使得民众在维护私有财产时如此无力。如果能将宪法权利真正在立法和执法层面落实——虽然这并不容易,我相信是可以逐步解决“血拆”等类似问题 的。

社会矛盾难以解决,是因为没有制度性的裁决机构和权利救济渠道?也并不完全如此。我国宪法规定由法院来承担这一职能,它向产生它的国 家权力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但现在问题在于,地方法院在人、财、权等方面不能独立于政府,造成了审判权力的地方化,导致了地方保 护主义和官民冲突中的“ 政府保护主义”。

“上海钓鱼事件”中,被政府部门放出的“钩子”所钓的无辜市民,有部分提起了行政诉讼,但在白领张军一案前没有胜绩。原因很简单,法院的审理依据是与城管部门会商制订的,城管怎么可能不是“常胜将军”?

因此,落实宪法,让法院只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而不受地方影响,就能很大程度上保证权利救济渠道的畅通,保障社会正义的实现。

第 二,在现行宪法框架下寻找解决办法,各方阻力较小,而可以做的事很多。因为这既不谋求执政党认可的宪法之外的利益,又不触及社会制度的根本问题,公权拥有 者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因为落实宪法与保障人权、限制公权的价值目标不冲突,宣传普世价值者、欲走回头路者都不能加以指责,可以达成一定的共识。

当前中国的许多问题,都与官民冲突有关。其特点就是公权力为了某些利益无节制地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

如 何解决这个问题?理论界讨论最多的是公民权利让渡、有限政府、权力制衡等问题。这当然是正确的。而事实上,我国宪法也正视了这一问题并提供了一些解决方 案,那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让人民来监督政府”。问题在于实践中桎梏太多,有流于形式之嫌。比如间接选举使得人大代表与选民脱节,选 民不知其代表,代表不理其选民。即使是在实行直选的县乡级人大,因不允许报名参选、自由竞选,脱节情况同样存在。如果能针对这些情况加以改革,我认为人大 在约束公权滥用方面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

具体说,要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要求代表与本地具有一定的联系,如规定居住年限等,使其对 当地更具责任感,让选民对其更有认同感;实行自愿报名、自由竞选;实行代表职业化,配给专门的经费、办公地点和助手;取消常委会,代之以各专门委员会,以 更专业的方式行使职能。以使人大代表能真正反映民意,真正能代表选民对政府两院进行监督。要允许公民的自由表达和自由结社,给民意表达提供群体化事件之外 的另一种温和渠道。要通过人和物脱离地方政权、司法人员流动回避制、加强审判权力的中央化和垂直管理化等,将国家司法与地方政权分离开来,保证地方司法权 的独立。

总之,在我看来一个和谐的社会不能离开四大要素,即明确的产权、有权威的司法制度、真正的代议制度和开放的媒体,而在现行宪法框架下,这几点是可以做到的,并不是一定要寄希望于更大的社会变革。

第三,宪法再不落实,就可能造成政权合法性的危机,带来更大的社会动荡。

回 顾历史,初有国家时并无宪法。但宪法的出现,使得国家统治者的无须再靠神话、暴力或血缘来获得统治的正当性,这种正当性转而来自于人定的规则,即人们为了 一国之内所有人的最大利益而达成的妥协和互相承诺。统治的合“法”性,从合乎“天理”、“自然法”等,一定意义上变成合乎宪法这一直接而明了的标准。宪法 不但决定了国家运转的基本规则,也要求其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运转,所有公民可以用实际感受来和宪法规定相对比。从理论上来说,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代表着人民的意愿,如果宪法长期被架空,就说明对宪法实施负有责任者,或是主观上违背了对人民的承诺,或是客观上有所失职。无论何因,都会造成政权合法性 的流失。

比如劳教问题,《宪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 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但众所周知,实践中还有一个违法违宪的劳教制度存在。这个产生于建国初威权体制下的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一直被掌握行政权的政府用来在司法程序之 外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它追求的是一种“高效率”,目的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公权力侵犯私权的能力。近年来,部分上访民众就被地方政府以劳教方式进行迫害。我 了解到的有因在政府机关吵闹一次就被劳教一两年的,有被劳教数次累计七八年的。臭名昭著的劳教制度为人诟病久矣,如果仍然“我自巍然不动”下去,民众必然 心存疑虑,对现政权的自发认同会大打折扣。这难道还不危险吗?而这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我认为,我 们可能还不满意目前宪法中间的很多东西,但以最大的努力促成宪法的落实,让宪法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也许在目前是种最不坏的选择。而要保证宪法的实 施,有许多工作要做。在我看来,如何加快违宪审查制度的建设是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如设立宪法法院,让每个公民都可以提起违宪诉讼,以司法的方式维护公民 宪法权利;如建立民间的违宪审查委员会,使其有权向人大法制委员会提出违宪审查案等等。让每个公民都有可能用自己的力量,促进宪法这一基本大法的落实,让 它从“看得见”变成“摸得着”、“用得上”。当然,要做这些,首先还需要执政者对切实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在这里,我想请大家 记住的是这么一个故事。1967年8月5日,天安门广场召开百万人大会“声讨刘邓陶”,事后,刘少奇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但我想说,刘少奇在其执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搞“四清”时,就公然藐视国家的法律、藐视民众的法律权利,他如何就没有想到自己是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维护宪法是他最基本的义务呢?只有自己受到冲击和打击时,才拿出了宪法,可是晚了。这说明任何组织和个人,无视宪法都要自食恶果。

2007 年12月19号,世界上一个有名的政治学家斯科特,在国务院发展中心的赵秘书长陪同下到了我家里,我们反复探讨一个问题:中国现在的问题是那么可怕吗?真 的像有些官僚说中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吗?还是像有些官僚现在说中国现在好的很吗?当然不是好得很,但我认为我们有希望。因为全世界都曾经经历过这个过程,全 世界在社会转型中都发生过这些问题,但是人家有制度性的建设,而我们呢?

所以我送三句话给大家,面对中国目前的问题, 我们需要理智,我们不要失望,更不能同流合污。对于执政的人,他们要有智慧,但是现在看来他们的智慧不够。它应该认识到治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需要维护的 是什么?我认为它有智慧的话,就拉起宪法这个大旗,把所有政党、所有社会组织、所有人的行为都建立在宪法的基础上,真正变成一个宪法的执行者,那么这个国 家就有希望。执政者的智慧就在于寻找这个国家的底线并且带头维护。而我们这些人,包括我作为研究人员,包括各位在座的律师们,我们都需要品格,我们不要同 流合污。我们要充满希望,不管我们自己有多少缺点,但是在维护宪法、维护这个国家的底线的这件事上,我们应该理直气壮。不管我们遇到多少问题,凡是我们认 为与宪法相违背的问题,我们就应该采取行动!我们不是为自己采取行动,不是为所谓的名利采取行动,而是的确需要有人来拯救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应该承担 起这个责任。

中华民族现在需要一批仰望星空的人。今天在座的都是律师,是法律人。我们仰望的星空就是我们的法律,而星空中最亮的启明星就 是我们的宪法。守住了宪法,就守住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和有义务来维护她。不管我们遇到多少困难,凡是我们认为与宪法相违背的问题,我们就应 该采取行动!我们不是为自己采取行动,不是为所谓的名利采取行动,而是为了这个社会最后的底线在采取行动。

我希望我今天的这个演讲对你有所帮助!谢谢各位!

(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魏 汝久:各位同仁,我是北京市律师协会宪法专业委员会的魏汝久律师。在这个寒冷的周末,大家来听这个讲座,我向大家表示敬意!因为参加这样的讲座,是不会给 各位的律师工作带来直接的好处的。如果一位律师参与代理群体性或者敏感性的案件,这位律师反而有可能要倒霉。比如我就曾经因为办理了这样的案子,被一家著 名的律师事务所开除了。这个律师所随后出台了一个规定:如果谁敢再办这样的案子,就解除聘用。我把这个书面规定拍成了照片,准备将来放到“中国律师博物馆 ”。所以,我对于那些没有来听讲的律师表示理解!也正因为如此,我对大家关心我们的宪政建设、关心基本人权保障这样的题目,表示诚挚的敬意!

如果我们不正视真实的社会现实,不去捍卫宪政和法治建设的底线,那我们就会被人家称为只知道“捞钱”、“混迹”于律师界多少年等等的“讼棍”!我们就不 知道我们这一职业的未来在哪里;就不知道我们的希望在哪里。所以我希望大家都来关心我们国家的宪政建设和基本人权的保障,都来关心我们宪法委员会的工作, 都来参与到我们宪政建设和人权保障的事业中来!

下面我们就和于老师互动一下,大家可以自由地提问任何问题。首先由我对于老师的这个讲座提出三点批评,我认为于老师有三个“严重的错误”。

1、于老师犯了一个法律错误。于老师说他几乎是被“双规”了一个星期,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双规”是中国共产党依据其《党章》对它的党员进行限制人身自 由的党纪措施。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限制人身自由必须由全国人大通过的基本法律来规定,但《党章》这一党的文件却凌驾于法律之上,规定党可以限制党员的人身 自由。我们知道于老师不是党员啊,你想被“双规”的资格都没有,你怎么被双规了呢?这是一个法律错误。

第二个错误是观点错误。于老师说要维护宪法的权威,要实现宪法司法化,这是错的。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公开说“宪法至上”、“党的利益至上”和“人民利益 至上 ”。但是最高法院却发了一个内部通知,关于“宪法司法化”的问题,规定法官办案不能适用宪法;也不允许法官参与宪法司法化的研讨会;也不允许法官发表关于 宪法司法化的文章。“宪法司法化”成了一个口号而已。大家看这叫什么“宪法至上”,这叫“牌坊至上”。

第三个是政治错误。至于是什么错误我一时想不起来了。

我们宪法专业委员会,坚定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关于“律师要讲政治”的指示;要认真学习重庆市司法局关于律师要顾大局的讲话。这个局长的前任不是东西,这任司法局长到底是不是好人我不知道。

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向于老师请教,请大家提出来。谢谢。

于建嵘:汝久说我刚才犯了一个法律错误,是他本身搞错了,因为那个党的规定不是法律,所以没犯法律错误。是魏汝久律师刚才犯了一个法律错误,把一个不是法律的说成法律的。

于 建嵘:(看纸条)这位律师第一个问题是转户口的问题,说宪法规定公民可以,但现实中为什么不行。外地律师户口一直不能调到北京,小孩在北京长大,又要回湖 南高考,怎么办?这个问题,我首先要说这方面律师和农民工差不多,一样的待遇,不要认为律师就享有了比农民工更多的权利。当然律师也不应有高于农民工的权 利。最近我们也在研究如何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的课题,现在户口本身没有太大意义了,关键是说户口背后的东西怎么办?比如说你刚才讲的高考问题。这个问题, 我认为既是一个法律问题,又不是一个法律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个制度问题,要从户籍制度建立起来的过程来考察,并做到逐步地将附着在户籍上的东西剥离。

第二个问题是说他没有参加选举,问我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跟你一样的看法。我也没有参加选举,我认为没有一个真正的选举制度,我们没有必要陪人家玩这个游戏。为什么呢?因为在我心中,还有那么一点信仰,还有那么一点东西,我总希望能够坚守这点东西,不愿意同流合污。

李 庄那个案件,我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叫做《妖魔化律师制度不是正确的态度》,批评的是中国青年报。它错误在什么地方?我认为不管李庄这个人怎么样,你报纸不 能随便引申到说我们律师制度怎样了。说律师只有5%的胜诉率,5%的胜诉率了不得了,哪怕1%都是中国律师的伟大胜利啊。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我们当事人 的权利就是最大的胜利。

有的律师想进入政界的,我告诉你,将来一定会是这样。因为将来你看一看世界上所有先进国家的发展过程,它都是从英 雄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工程师时代,最后都要进入法律时代,就是法律人士的时代。法律最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国家政府最后的底线。今天的律师为什么没有 进入政界?就是说很多人都不想进去或者人家不让你进去。但是我相信,将来中国真正管理这个国家的一定是法律人士,而且很多人可能就是律师出来的。这一点没 有什么可怀疑的,这是世界性的趋势。

于建嵘:(看纸条)这位律师说让讲一讲骚乱的特点。骚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针 对无辜的人。泄愤事件是对法律底线的突破,它开始突破法律,放火,砸你的公安局,但是泄愤事件有一个底线,社会的道德底线它不突破,你与这个事无关,我就 不针对你。而骚乱突破了社会道德的底线。不管你什么人,我们都要抢,我们都要打你,所以这是与泄愤的区别。

还有一个问题,什么叫“政治 ”?司法部长说律师要讲政治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叫《司法部长不知道什么是政治》。什么叫“政治”?我认为律师最大的政治就是维护法 律的尊严,做法律让你做的事情。法律让你干什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就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政治,是我们唯一的政治。律师不需要顾全大局,我们的职责就 是维护我们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做到这一点,就是维护了这个国家的底线、社会的底线。这一点假如我们做律师的、我们学法律的、法学博士、法学硕士们都不知道 的话,我认为很危险。

于建嵘:(看纸条)能不能谈一下法L功的问题?对法L功,我没有调查,不好发表意见。我不是怕政治问题,而是没有做过调查的事我从来不讲。

但 是我最近调查过家庭教会,去年我们曾经就此写了三个报告,这个问题我建议你们要关心。根据我们的调查,全国现在仅基督教的信教群众大概就有7,000万左 右,而三分之二是家庭教会。政府现在对家庭教会的态度是视而不见,当作没看见,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去年我们在北大做了演讲,呼吁应该要正视家庭教会,首 先是要“脱敏”、要讨论,装作看不见是不行的。我基本上不认为家庭教会本身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多大的问题,我主要担心的是共产党对它的态度。

但 是家庭教会本身有一个问题我是担忧的,是什么?就是家庭教会的培训学校。假如你们将来有兴趣办这类案子,我也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我在温州调查的时候,南 方周末的笑蜀等得到消息都赶过去了,那天晚上我带他们见了他一生中都震撼的事情。我们通过很多关系,进入一个一般的居民楼里面,那里有将近20个全国各地 来的孩子,在封闭进行家庭教会的培训。我为什么担心?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教了什么,不知道他们学了什么,而且也不知道他们对这个东西怎么看,所以这个问题我 很担心。魏汝久曾经办过一个案子,他把材料给我看,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秘密化有利于邪教的传播,只要公开化就不可怕。所以我最近一再呼吁,一定要让家庭 教会公开化,我反对的是秘密化,你越秘密化可能越麻烦。所以我最担心的不是家庭教会的聚会,而是地下学校。我建议在座的律师多关心家庭教会的一些事情,对 家庭教会应该在发展过程中间有些什么样的法律问题,我们不要说去辩护、去代理,起码要有一些研究,我分析将来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谢谢。

提问:我提一个问题,您认为律师在这个社会群体事件当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除了当辩护人之外,在制度、程度设计方面您有什么考虑?

于 建嵘:我认为律师可能能起到两个作用,第一个当这个事情还没发展成群体性事件的时候,假如他找到你,你应该给他提一些比较好的法律方面的建议。如果律师能 真正介入的话,效果可能会比较好。第二才是发生后的作用。但律师在群体性事件中间的作用,确实是存在瓶颈。根据我的了解,中国很多大的群体性事件,特别维 权活动,事件发生之前都找过律师。但是他找律师,律师没办法,因为人家不立案,律师有什么办法呢。而政府也不支持。你们大家可能知道,云南孟连事件发生之 后,说是律师在怂恿、唆使胶农,起到坏作用。我认为政府这个态度是错误的。另外,一些律师也不想做,因为当事人交不起诉讼费、代理费,很多事没闹之前也没 有名。实际上现在社会对律师的评价是分离的。最近李庄事件发生之后,我写了一个妖魔化律师制度文章,很多人评论,说谁来妖魔律师了,是你律师自己妖魔自 己。所以我还认为律师还是应当多介入弱势群体的维权案件,特别是土地问题。但为保护自己,我还建议我们律师协会能不能做一个群体性事件的一个规范,比如说 这个案子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自己有个规范,可能就是保护我们的一种方法。

提问:比如这个规范,规定了律师不能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必须要合伙人回避,必须要向司法局和当地司法局备案等等,那怎么办?

于 建嵘:那有什么问题呢。我认为不接受外国人采访是对的,我同意。我们何必给自己惹麻烦嘛!我从来不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凡是外国记者打电话给我,我一定说没 时间。如果外国记者打电话到我们单位去,说我们要采访于建嵘,我们领导人肯定告诉他找不到我。你外国人找我必须经过院里面批准,而且还必须正式文件告诉 我,不然我不见。不见对我没有损失,对你有损失。(笑)。所以我倒建议这种问题我们不要和它纠缠,没有必要纠缠。在今天中国有时候做律师也好,做社会人士 也好,做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也好,你还是要有一个自我保护的底线。

但是法律中哪些东西有利于保护律师的,我们要列清楚。发生或可能发生维 权、泄愤事件这种情况下,律师如何参与,我建议大家还是要做一个规范,不怕麻烦。有时候我们需要妥协,在中国需要有生存智慧,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也需要 寻找我们行为的规范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我们去维护这个法律的尊严,维护我们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这个是很重要的。

提问:于老师,我问您一个问题,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来,制度改革有没有可能?您刚才也谈了,中共中央政法委等机构不愿意撤销,那更谈不上司法独立。还有整个体制新的转型的问题。您认为中国未来的出口在哪儿?这个改变还有没有希望?

于 建嵘:我认为还是有希望,这种希望在于社会压力。现在看来,这代领导人有没有这个想法很难说。但是这个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大家都感到无路可走的时 候,可能我们就要寻找共识和底线了。我早两年说让宪法成为我们社会稳定的底线,大家可能会笑话我。今天我告诉你,没有人笑话我了,因为我们没有底线了。我 们在退,我们一直在退,我们没有东西了,这个民族都没有东西了,到了今天,假如执政党它还想执政的话,假如这些执政的人还想对这个民族抱有责任的话,他就 是要寻找到社会各种力量都能接受的底线。这个底线不是什么政治,不是什么三个代表,我认为就是宪法。相对而言,中国的宪法现在有很多规定,我们很难挑出很 大的问题。

所以我的观点是这样的,中国会不会发生很大的动荡?我认为假如不寻求这个底线,会发生。但是发生动荡会不会彻底地把社会秩序打 乱?也不会。发生之后,大家可能重回底线。因为通过暴力夺取的政权它一定要用暴力来恢复,那么这个民族又重新走向了一个60年以前走过的路,这是绝大多数 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社会发生动荡,反而可能促使大家认识到,唯一能走的是去理智地寻找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线,去维护这个底线。否则,社会动荡将可能带来 一个很大的灾难。现在大家在妥协,不停地妥协,双方妥协;双方争论,压力越大,政府开始妥协。我认为这就是在找底线,最后找来找去,没有其他东西,什么顾 大局、讲政治都是空话,唯一的东西就是宪法。而这个宪法就是我们共产党都认可的宪法,你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底线。当然宪法中间有很多 东西,我们可能还不满意,那我认为那是可以改变的。我的判断大概是这样。

于建嵘:(看纸条)这位律师讲了这么一个问 题,就是传统文化在中国还能起作用吗?昨天下午就有一个维护传统文化非常有名的人陈明到我家里去。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社会是需要的,但是目前靠 传统文化去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很难。靠传统文化是没有办法作为中国社会稳定这个底线规范的。我这几年调查基督教问题,我认为想从文化方面找到中国的共识已经 很困难了。这点可能与我们学法律的有关,法律人很多是讲规则,而中国传统文化很多规则是模糊的。有人现在提出来要重回孔孟之道,孔孟之道能救中国吗?救不 了。在我看来,唯一能救中国的只有宪法。我们大家都坚持这个宪法,把宪法的原则变成社会规范的底线,可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是这么一个看法。

主持人:时间已经快到了,今天于教授给我们做了很精彩的演讲,有一些答案,他是从宏观的角度给了大家启发,需要大家思考,深深地思考。让我们最后以热烈的掌声对于教授的讲课表示感谢!

(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0顶0踩
军人 相关文章 更多>>
乡土味的年

* [非洲草原] 东亚四强赛-中国3比0韩国 结..
* [非洲草原] 永远的街景
* [非洲草原] 哥骑的不是摩托,是无奈
* [54825,炮团战友汇] 梦回五里垢

溜达回来了,好想草原的朋友

* [113师炮兵团战友联谊会] 又到春天飘雪时
* [113师炮兵团战友联谊会] 过年
* [113师炮兵团…] 12月5日(星期六)泛…
* [七彩人生聚点] 怜悯与善良

春节期间逛宜家淘便宜去!3G风云尽在西祠数码你的点评比教育部长有用春节去哪里?
14932997

毛主希 发表于:10-02-06 11:08 [只看该作者] 第2楼

好律师万岁!
16499999

zw7840 发表于:10-02-06 14:04 [只看该作者] 第3楼

台湾人民真伟大!
11634103

鲜花送给老自们 发表于:10-02-06 14:48 [只看该作者] 第4楼
学习了一遍。。。
《宪法》是底线,赞同。

斑猪基本不管事,而且基本不回帖;
马甲基本可横行,而且基本可刷屏。

退役军官ABC
11477048

自主中校 发表于:10-02-06 15:16 [只看该作者] 第5楼

好文章,醍醐灌顶!看了三个小时!!!!
10531621

武汉战友 发表于:10-02-06 15:26 [只看该作者] 第6楼

要花一个多小时。值得!!
一群有远大目标的战友集合前行。
16469569

fxszzzy 发表于:10-02-06 16:30 [只看该作者] 第7楼
维宪,即法治。
16418813

漂IN北京 发表于:10-02-06 18:18 [只看该作者] 第8楼

花了三个半小时看完,感觉心被掏空了,隐隐作痛。还是要感谢寒锋兄,多保重。
16418813

漂IN北京 发表于:10-02-06 18:23 [只看该作者] 第9楼

我 们常说,现在我们开放多了,但这是科学的原因,不是政府本身的原因,不是由于它执政理念发生了变化。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地方政府说你批评我吧,有些当官的 说你们批评我吧,你真的敢批评他吗?你说些不疼不痒的事情他做做秀可以;真正批评他,你马上下岗,你马上被跨省追捕!所以我想来想去,一个和谐的社会它应 该要有明确的产权,有权威的司法结构,真正的代议制度,要有开放的媒体。

由于我们今天都很难做到这些,我特别感觉到法 律的重要。(放PPT)这是我18号在苏州做演讲的时候拍的,街上出现的一副“打倒无法政府”的标语符号。什么原因?拆迁。这个无法政府很有意思,没有法 律的政府。老百姓现在不说腐败政府,说它是无法政府。在我心目中,法律可能还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底线。所以我反复讲,我们的司法能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底线 呢?我认为我们的司法应该成为我们的底线,但是我们做不到!——————————————多么 令人绝望!!!
14597341

赶海上校 发表于:10-02-06 20:17 [只看该作者] 第10楼

好贴要顶
www.yplf.cn
07739413

黑色海盗 发表于:10-02-06 21:58 [只看该作者] 第11楼

好文章啊
天真如处子,幼稚似小儿……
10651344

分担风雨共享阳光 发表于:10-02-06 23:57 [只看该作者] 第12楼
晚饭后就在看,仔细地看到现在才看完~~~以法治国,任重道远。
11884528
在线

笨兮兮 发表于:10-02-07 00:24 [只看该作者] 第13楼

面对中国目前的问题,我们需要理智,我们不要失望,……

谢谢楼主转帖的精彩演讲稿~!
我不看300字以上的帖子很多年了,
但这个帖子,不但值得读,而且值得反复读,所以收藏了。
再次感谢。

12762714

贾律师 发表于:10-02-07 08:58 [只看该作者] 第14楼
这个帖子我看了几次,一直没有跟帖,因为于博士讲的这些问题,我几乎在律师实务中都遇到过,但没有他思考得这么深刻!
从部队退役之后,我做律师第一位的是谋生的手段,因此,对一些很敏感的事务,我是很小心的。
谢谢楼主。
12762714

贾律师 发表于:10-02-07 08:59 [只看该作者] 第15楼
这个帖子我看了几次,一直没有跟帖,因为于博士讲的这些问题,我几乎在律师实务中都遇到过,但没有他思考得这么深刻!
从部队退役之后,我做律师第一位的是谋生的手段,因此,对一些很敏感的事务,我是很小心的。
谢谢楼主。
并祝楼主新年快乐!

14576132

仁山知水 发表于:10-02-07 09:24 [只看该作者] 第16楼
这 就是中国的现状。在当前这种状态下,仅靠说教、政治、道德等已无济于事。法律也仅仅是一个方面,但确实是底线。而守住法律这条底线,要靠全体公民的法律意 识的建立和提高,靠法律人士的坚守。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官员以权欺法,法律工作者执法犯法,律师玩弄法律,使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受到侵害。人民大众法律意识增强之日,就是中国法治走向正常之时。这需要努力和智慧。
少一些烦恼 多一些快乐
用仁爱和智慧去面对生活
艾旻的博客
16428677

hyh1963 发表于:10-02-07 10:13 [只看该作者] 第17楼
什 么时候我们国家的领导也能是我们普通老百姓选出来的,真正能为我们服务,听听我们的心声,让我们有做人的尊严。回来已N多年了,怎么选人大代表我从来就没 有投过票呀,哪个代表是代表我去北京反映我们意见的?他们开会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真正有几个代表能如实反映民众心声,上面搭好台,下面就唱戏,开 会列个纲,胡话莫乱讲,政府报告好,就是好、就是好,年年都好,而且一年比一年好,代表们都非常满意、非常高兴,每年的报告都讲到了代表的心坎上,讲出了 全国形势一片大好,百姓无比的幸福的,人民安家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国富民强,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多美好呀,世界独一无二。
15832916

沙漠白杨树 发表于:10-02-07 10:19 [只看该作者] 第18楼

好文章,基本反映了目前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单独靠哪一种力量或模式是解决不了的。
我不希望在有生之年,没人给我发退役金,其他的不想多考虑,那是自寻烦恼。
10771410

zzzyjg 发表于:10-02-07 12:50 [只看该作者] 第19楼
谢谢楼主转发这么好的文章!不过怎么能通过审查啊!!
济南自主创业群 51153015
17464233

蒸水河畔 发表于:10-02-07 13:34 [只看该作者] 第20楼
看到这么长的文章,我就不想看了。又看到大家都说好,我就把它收藏了,心静的时候再看。
17708312

海V-02009 发表于:10-02-07 16:32 [只看该作者] 第21楼

好帖子啊,花去我两个小时。
07094394

黎宁 发表于:10-02-07 20:50 [只看该作者] 第22楼

归根到底就是能不能司法独立?随之政权性质就发生改变了。。。
中国的老百姓真是太好了。。。。也有点可怜。。
16543359

尕拉斯坦 发表于:10-02-09 19:59 [只看该作者] 第23楼
律师应有更大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看样子你们肩负历史的重担,是不是要弄个护宪运动啊!!!!!!!
为了你的电脑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
打开网址 取消
下载RealPlayer
来自:http://www.xici.net/b320905/d111249657.htm

新地主时代

By , 2008年10月3日 7:37 下午

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前日在安徽视察时,高调宣布了即将于下周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允许农村土地买卖交易的决定,「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 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係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这是中共领袖首度提前向世人公告中央全会的决议内容,也预示着中国将进入新地主时代,中国的圈地运动由此拉开序幕。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国际资本、官僚资本以及本土新生代地主将争相涌入农村,以“流转”的方式获得大片土地。一方面,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村居民将涌入城市,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补充大量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新地主阶层的出现使得农业产业化成为可能,通过规模化生产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可以预见的几个现象:

一、一线工人的地位将进一步降低。虽然农民工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失业的农民工在最差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选择回家种地。在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这个最后的精神支柱也随之轰然倒塌。和“待富者”一样,他们的新称呼是“下岗者”,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资格被称为农民。 不管是国际资本还是官僚资本都不会对这新的筹码视而不见 -- 虽然没有官方数据表明尚未从农村解放出来的劳动力的数量级,但是非官方的种种估计认为这个数字极具影响力。

二、房地产业将被重新充电。从农村解放出来的“集体农业用地”数量巨大,相对于目前的城市用地来说相对便宜,因此给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最近房地产商都在拼命鼓吹“房地产的发展受到城市用地的制约”这一论调不攻自破,从而解除了城市居民购买商品房的迫切心理,因此商品房的价格会有明显的下降。

三、新地主阶层的出现。新的土地“流转”政策发布之后,新的“圈地运动”必将造就一个新地主阶层,该阶层通过拥有土地而拥有对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和六十年前的老地主阶层不同,新地主阶层的目的不在于经营农村经济,而是通过市场手段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农业用地经过层层“流转”之后最终高价分包给“新佃户”耕作,从而造成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先写这么几句。顺便给读到本文的各位朋友一个建议:要想富,当地主。

力?能量?

By , 2008年9月26日 10:00 上午

昨天中午,在上班的路上偶然遇到覃维祖老师,聊了一些关于土木工程教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问题。覃老师的观点高瞻远瞩,令人深思。不敢专美,特记录于此,希望于人于己都有点用处。

要设计一个建筑物或者是构筑物,按照我们所受的教育,是通过力学分析来进行结构设计。说得简单点,就是考虑外部和内部的荷载(包括动荷载和静荷载)的共同作用,设计出来的结构需要能够抵抗这么大的荷载 -- 也就是说,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力。

结构越来越大型化,对承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体现在对混凝土(以及其他工程材料)强度的要求上。譬如说现在用于大坝的混凝土,其强度要求就比过去高很多。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发出大量的热量,由于大坝的体积比较大,这些热量不能够及时地散出去,从而导致大坝内部的温度升高。我们知道,一般材料都是热胀冷缩,变形受约束时就产生内应力(混凝土升温时尚未凝固或刚凝固,模量尚不大,但降温时模量已很大,收缩受到约束就产生很大拉应力)。而混凝土的强度是一个逐渐增长的过程。当温度导致的内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众所周知,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越高,则水灰比越低,发热的问题就越严重。目前在制备大坝混凝土的时候,都需要将水泥和骨料预先冷却到7 摄氏度左右,仍然不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温度导致的混凝土开裂问题。

温度应力不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唯一原因。混凝土硬化过程和硬化后,还要发生其他体积变化,例如在水泥的水化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体积变化的情况;尤其显著的还有干燥收缩,受到约束也形成拉应力,与温度应力叠加起来就非常可观,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或者确切地说是断裂能)又很小。这些内应力都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严重的挑战。我们知道,混凝土是一种不均匀、非线形的各向异性材料。混凝土中最薄弱的地方,既不是骨料也不是水化之后的浆体,而是浆体和骨料之间的过渡区。在水泥浆体膨胀或者收缩过程中,首先受到破坏的,就是这个过渡区域。举个例子说,我们现在花很大气力去研究水泥浆体中的缝隙,其直径都是微米级的。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过渡区那里的裂缝,基本上都是毫米级的(至少也是零点几个毫米)。研究浆体中的小缝隙,却不去研究过渡区的大裂缝,根本就是舍本求末。

从八十年代后期起,为了发展交通开始建设高速公路。由于国内缺乏合格的沥青资源,许多省市地区建设混凝土路面的高速公路。这些高速公路的设计寿命都是三十年到五十年,但是实际使用寿命不超过十五年。有一些地区的高速公路,甚至还没有通车就已经开始严重开裂,无法正常投入运营。这些路面混凝土的强度要求都很高,因此在其不断强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内应力,在与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混凝土的开裂与失效。而我们统统将其原因归结于官商勾结,偷工减料,又何曾想过我们的设计思想出了问题。九十年代初开始大力发展,而短短几年后到九十年代末,我国主要的高速公路又转向铺筑沥青路面,原因就是新修的水泥混凝土路很快就破损。仅在省市一级的公路建设中还在大量使用混凝土路面。目前正在大力倡导的村村通工程,也是在大量使用混凝土路面。

在结构设计中,到底是力重要还是能量更重要。如果是力,那么结构就必须能够抵抗该结构的荷载。如果是能量,就意味着结构可以给荷载让路,因为一个能量较低的系统才是一个更稳定的系统。换句话说,是顶还是让,是堵还是疏, 是两种不同的策略甚至是哲学问题。

覃维祖老师推荐了两本书,都是Fritjof Capra写的。一本是 The Turning Point: Science, Society, and the Rising Culture, 另外一本是The Tao of Physics: An Exploration of the Parallels between Modern Physics and Eastern Mysticism 。用东方哲学的观点来重新审视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概念,虽然非主流,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论题。有空的时候,应该拿来看看。

再次感谢覃老师的指教。

2008.09.26,初稿
2008.09.27,经覃老师修改

开发者社区:规模产生价值

By , 2008年7月16日 2:19 上午

根据计算机科学集团(Computer Science Corporation, CSC)于200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大约有80万人正在参与开放源代码运动(其他市场调查机构所报告的数字在40万到100万之间)。这些人并不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业余爱好者,而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开发人员。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发布的一份报告进一步指出,这些贡献者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具有10年左右的开发经验。在美国,有87%的企业在其IT系统中或多或少地使用开放源代码软件。在世界范围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正在表示出对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倾向性。目前有44个国家的66个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强制推广开放源代码软件,这些国家包括巴西,阿根廷,芬兰,意大利和法国。2006年8 月发布的一份IDC 分组报告总结道:“[开放源代码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以来,软件行业中显现的,最具重大意义的,涵盖软件行业的方方面面的长期趋势。”

“软件”一词由普林斯顿大学的John W. Turkey教授于1958年第一次提出。软件的出现,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 软件市场。在过去的50年中,软件市场的基本概念发生了几次根本性的变化。在二十世纪80年代之前,软件总是和硬件捆绑在一起,是硬件系统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件。进行软件开发的厂商,必须将自己开发的软件销售给硬件厂商。而用户在购买硬件系统的时候,必须同时为捆绑在该系统上的软件支付费用。这一个阶段,通常被我们称为软件1.0时代。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计算机的功能与性能不断增加和增强,用户开始对计算机拥有了更多的控制权与选择权,可以决定在计算机上安装什么样的软件,以及在什么时间安装这些软件。因此,软件的销售开始从硬件系统的销售当中分离出来,用户可以单独地购买、安装和使用自己需要的各种软件。这一重大变革催生了众多被成为独立软件开发商(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 ISV)的软件企业,同时也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问题在于,为了满足尽可能多的用户的需求,一款软件产品往往要设法包括尽可能多的功能或者是特性,而用户则需要为自己所不需要的众多功能或者是特性买单。这一个阶段,通常被我们称为软件2.0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软件行业又开始了一些全新的尝试: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软件功能或者是特性的组合,并且只有在这些功能或者是特性产生价值的时候才向软件企业买单。在技术层面上,人们往往将相关的技术实现称为“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或者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在意识形态层面上,人们则形象地将这个新的趋势称为软件3.0。

在软件3.0时代,一个软件企业的成败与其在开放源代码方面的策略息息相关。这个结论来源于我们在数据中心所观察到的一个趋势:自下而上的部署。二十年以前,某个单位购买了一套系统,该系统预装有某个版本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其他软件。这个单位的开发人员只能够为这个特定的系统(包括特定的版本号)开发应用,并且最终将其部署到这个特定的系统上。由于服务器硬件昂贵而神秘,众多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开发与部署相分离的做法。开发人员在自己的个人电脑上进行开发,但是最终需要将应用迁移到服务器上并进行性能调优。这一实践被人们称为“自上而下的部署”,因为单位的信息主管通过对系统预算的影响力决定了一个应用的部署平台。在2000年前后,开发人员发现Linux在服务器端的表现日臻成熟,同时也是一个可用的桌面系统。他们开始在自己的个人电脑上安装Linux,并且在Linux上进行开发。这些单位的信息主管惊讶地发现,Linux操作系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数据中心,因为没有人需要为购买Linux操作系统而提出财务方面的申请。同时,一个应用从开发到部署所需要的时间被大大缩短,因为开发人员所使用的开发平台与部署该应用的目标平台完全一致,跨平台进行应用迁移和性能调优的问题不再存在。目前,基于开放源代码的LAMP(Linux, Apache, MySQL, PHP)作为Web 应用开发的黄金组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所接受。开发人员 -- 而不是信息主管 -- 决定了一个应用的部署平台,这样的趋势被人们称为“自下而上的部署”。

谁能够吸引开发人员,谁就能够掌握部署平台 -- 从而提供服务器和咨询服务。这就是为什么众多的厂商,包括Sun,IBM,Intel,甚至是微软,要竞相加入开放源代码的阵营。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开放源代码运动中,Sun 公司毫无疑问的是开放得最彻底的一个,从处理器(UltraSPARC T1)到虚拟机(xVM/VirtualBox),从操作系统(OpenSolaris)到编程语言(Java),从应用服务器(GlassFish)到集成开发工具(NetBeans),从数据库(MySQL)到应用软件(OpenOffice),无一例外。从对开源社区所贡献的代码量来衡量,2005年6 月Sun 公司推出OpenSolaris项目之后,成为对开源社区贡献最大的一个实体(排名第二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国大学马斯特里赫特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对与Linux操作系统相关的开放源代码项目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并于2007年1 月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表明Sun 公司以4.04亿美元的贡献高居榜首,是第二名(IBM,1.16亿美元)的3.5倍。这些贡献主要集中在Linux内核、GNOME项目、Mozilla、OpenOffice.Org以及X.Org等方面。在这个统计当中,尚未包括MySQL公司所作出的贡献(0.45亿美元)。正因为如此,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始人Richard Stallman先生这么评估Sun 公司:“我认为,Sun 公司以软件的形式给与自由软件社区的贡献多于其他任何公司。这说明了Sun 公司在这个领域的领导地位。这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我希望其他公司能够积极效仿。”

对于Sun 公司来说,建立一个庞大的开发者社区是其开源战略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的OpenSolaris操作系统既可以运行在Sun 公司的UltraSPARC处理器上,也可以运行在AMD和Intel的x86/x64处理器上我们的VirtualBox虚拟机、MySQL数据库、Java语言、NetBeans开发工具、OpenOffice办公套件可以运行在包括OpenSolaris、Linux、Windows、MacOS在内的多种操作系统上。所有这些软件都是开放源代码的,使得其能够更容易地被开发人员和软件企业所接受,因为其无须为获得、学习、使用和部署这些软件支付任何费用。当这个开发者社区成长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能够进入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 -- 市场份额的增长吸引新人的加入,原有的社区成员则为新人提供成长的环境。很显然,为了达到这样一种境界,Sun 公司需要给这个社区一个强大的“第一推动力”。在过去3 年间,Sun 公司投入巨资用于开发者社区的建设,深入大学校园和软件企业宣传开放源代码的理念和技术,并且免费为学生和开发人员提供软件光盘。到2008年初,注册加入Sun 开发者社区(Sun Developer Network)的总人数已经超过400万。也就是说,世界上每4 个开发人员当中就有一名在使用Sun 公司的某种开放源代码技术。多个市场调研机构提供的数据表明:在同一时期,NetBeans集成开发环境在Java开发人员当中的市场份额在25%左右,MySQL在数据库开发人员当中的市场份额也在25%左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第一推动力”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开发者社区的成长,使得来自Sun 公司的开放源代码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所接受,同时也给Sun 公司带来了商业上的机会。原MySQL公司的首席执行长官Marten Mickos指出:“如果要在开源软件上取得成功,那么你需要服务于:(1)愿意花费时间来省钱的人;和(2)愿意花钱来节约时间的人。”在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生态系统当中,愿意花费时间来省钱的人占大多数,但是他们却是这个系统的中坚力量。市场份额的增长催生了需要购买服务的高端用户,从而维持了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很显然,按照软件3.0的定义,开放源代码软件已经给这些需要购买服务的高端用户带来了价值。)譬如说,OpenSolaris项目发布之后,开发人员对Solaris操作系统的兴趣大为上升,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从Sun 公司网站上下载Solaris 操作系统的总份数就迅速超过以往所有下载份数的总和(过去Solaris操作系统也是可以免费下载的)。来自开发者的热情直接导致了Solaris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如今开发人员不仅可以从Sun 公司购买到预装有Solaris操作系统的服务器,还可以从IBM和戴尔购买到预装有Solaris操作系统的服务器。Solaris操作系统用户基数的增长,又给Sun 公司带来了服务合同的机会。

开发者社区给Sun 公司所带来的价值,曾经有业内人士用《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于2004年10月所提出的“长尾理论”来概括:“只要渠道足够大,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商品销量也能够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商品销量相匹敌。”但是在我看来,或许用“二八倒置”来形容这种现象更加合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了“二八定律”。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在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生态环境当中,企业的价值似乎是来自占20%的群体,但是恰恰是那个似乎没有价值的80%的群体使得那个20%的群体的存在成为可能。不管是“长尾理论”还是“二八倒置”,我们都可以归结到经济学上一个更加经典的观点:规模产生价值(Volume Drives Value)。

我想,现在我们已经不难理解Sun 公司为何要彻底实行开放源代码的战略。就象Sun 公司的首席执行长官Jonathan Schwartz所说的那样:“我们制造的所有软件资产都是开放源代码的,即使今天还不是这样,那么这种情况一定会很快发生。”

晒书包 — 最近读的一些书

By , 2008年6月12日 11:12 下午

Gods and Fighting Men (Lady Gregory)

这本书是2001年的时候在洛杉矶的盖蒂博物馆买的,很喜欢。曾经有一段时间颇有将其翻译成中文的冲动,这个愿望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放弃,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理想才能够变成现实。因为阅读的时候总是想着应该如何去翻译,所以进度很慢很慢,还曾经因为觉得太累就将其搁置一边。第一次完整地读完全书,是去年在三亚度假的时候 -- 一本书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读完,也算是一个记录吧。

国内似乎还没有系统地介绍爱尔兰神话和传说的书。恩,又在YY了……然而始终只能够保持在YY的水平上。最近看了一些翻译的作品,觉得自己的水平还差得很远,不忍心糟蹋了这么好的一本书。

Candid (Voltair)

我一度被那些研究思想家的家的文笔所迷惑,认为思想家的作品一定比那些研究思想家的家的作品更加晦涩深奥。 哈里路亚,感谢赞美咪咪,是你帮助我找到了解大师的捷径,那就是直接阅读大师们的作品。

思想家的思想,竟然是如此直接明了。而那些研究思想家的家,却总是通过华丽的文笔和晦涩的词汇来试图掩盖他们缺乏思想这一真相。

不过,我并不喜欢Candid一书的结局,就好像我不喜欢《小艾》的结局一样。

Persian Letters (Montesquieu)

“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外乡人的角度,用外乡人的语气,观察、反思和抨击当时法国社会的种种问题,比同时代的任何作家都要更加深刻。更妙的是,作者将原书用匿名的方式在境外出版,一时间洛阳纸贵而当局对此措手无策。

距蒙德思究的时代300 年之后,有一位叫做高行健的华人作家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当时他已经离开中国长达13年,并且已经加入法国国籍3 年。

刚刚读完的一些书: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东京奇潭录

托马斯.费利德曼:世界是平的 — 21世纪简史

W.钱.金,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

林语堂:从异教徒到基督徒

正在读或者是计划去读的一些书:

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Al Gore: An Inconvenient Truth

Jonathan Zittrain: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And How to Stop It)

Richard M. Stallman: Free Software, Free Society

期刊杂志:

National Geographic

IEEE Spetrum

Panorama Theme by Th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