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作业(百年珍藏 –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特制纪念茶)

By , 2011年5月1日 6:15 下午

首先要感谢wuhu师弟。身为洋葱欢乐园南海分舵的成员,俺深深地感受到了帝都总舵的关怀。星期四下午通过顺丰发的货,星期五下午就到了海口,晚上开车回去园子度周末的时候顺手就带上了。星期六下午,先用飘逸杯粗略地体会了一下茶叶的概况。星期天下午,用白瓷盖碗按照标准流程完成的作业。现将冲泡和品饮过程整理成茶记一篇,请舵主与诸位兄弟姊妹指正。

茶具:110 CC白瓷盖碗
用水:自备井水,经粗纱网、细绵网、活性炭三层过滤
水壶:随手泡
水温:80度到95度之间
茶量:5.0 克
水量:100 CC左右
冲泡:5秒到120秒


这一块茶饼,干净清爽,条索分明,褐中带银,通体白毫,兼有紫芽。清闻略有烟味,花香淡雅。掰下茶叶适量置于茶荷内,茶叶大小匀称,有些许碎屑。用沸水冲洗白瓷盖碗,趁热将茶叶投入盖碗中震荡数次醒茶。温热的茶叶花香略浓,烟味转淡。冲洗茶具及醒茶后不再烧水,直接用随手泡中的热水冲第一泡茶。从第二泡茶起,每泡茶均重新烧水。出汤时将茶汤注入公道杯,又由公道杯分注入茶杯。

第一泡:水温大概为90度,注水后立即出汤,主要目的是醒茶。由于没有使用滤网,茶汤中有些许碎末,但是不影响茶汤质量。茶汤颜色极浅,淡黄色偏浅橙色。轻闻有轻微花香,不显扬。入口微甜,无苦涩。

第二泡:水温大概为95度,注水后立即出汤,依然是为了醒茶。茶汤颜色转浓,接近鹅黄色,透亮,杯底有些许碎叶。入口有微甜带轻微苦涩,苦味稍纵即逝,涩感柔和持久,主要集中在舌面部位。茶汤稍凉后再饮,涩感减轻,甜度增强。

第三泡:水温大概为95度,注水15秒后出汤。茶汤颜色更浓,接近橙色,透亮。入口涩感依旧,苦味增强,但是甜度也有所增强。入口30秒后有轻微的回甘。3 分钟后回甘开始加强,但不强烈。5 分钟后,满口清爽甘甜。

第四泡:水温大概为95度,注水15秒后出汤。茶汤接近橙色,透亮。入口苦味减弱,甜度增加,依然略有涩感。3 分钟后有明显的回甘,但不强烈,喉咙出依然有些许涩感。5 分钟后涩感基本消失,满口甘甜,但不强烈。

第五泡:水温大概为95度,注水20秒后出汤。茶汤颜色偏淡,入口清爽无苦涩,微甜。

第六泡:水温大概为95度,注水20秒后出汤。茶汤颜色更淡,入口清爽无苦涩,甜度减弱。从入口的感觉判断,这一泡冲泡时间略短,茶汤较水。

第七泡:水温大概为95度,注水30秒后出汤。茶汤颜色略浓。入口清爽无苦涩,微甜。

最后看一下叶底。茶叶粗壮,有活力,无完整叶片或芽头,有些许细小叶柄。

如下图片,分别是第一、第三、第五和第七泡的茶汤。


这一款茶,在香气、甜度和回甘等方面都乏善可陈。从叶底来看,采用的茶叶在大规模生产的茶饼中可以算是上品,至少要远强于有“普洱生茶标准器”之称的大益7542。但是作为特制茶来说,这样的原料最多只能算是中等水平。鉴于这款茶的特殊背景,个人的建议是作为纪念品收藏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作为普洱茶收藏则需要多加考虑。

Leave a Reply

Panorama Theme by Th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