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花草
清末民初,珠崖赴南洋谋生者甚众,人称去番。有妻室者,往往女方留守田园,服侍公姥,是为留守妇。
莹莹芒花草,迎风舞塘坳。
嘤嘤小儿女,牵手结花扫。
携扫归家去,观邻垒排灶。
村口鼓乐喧,娇声讨白糕。
莹莹芒花草,迎风舞塘坳。
双鳗戏清流,犄角映萍藻。
林间寻诺尼,篱下掘红苕。
赤足踏涧石,坐看青山老。
莹莹芒花草,迎风舞塘坳。
引犊过芳甸,执芒望古道。
馀霞渐霭霭,倦鸟隐枝梢。
素手拭晶珠,却道秋风早。
莹莹芒花草,迎风舞塘坳。
举足逗白蘋,捉发戏新蒿。
未言先敛眉,软语笑寂寥。
相偎望归鸟,薄醉在今宵。
莹莹芒花草,迎风舞塘坳。
催牛越沟畦,扶犁开泥沼。
荷担穿篓棘,挥锄垦石嶅。
蚊国寄声至,负囡疾疾讨。
莹莹芒花草,迎风舞塘坳。
愁云压树折,东西飞伯劳。
积劳卧病榻,阿囡殒猪槽。
暹罗问公姥,又说结新好。
莹莹芒花草,迎风舞塘坳。
山雨摧佳木,浊潭陈残茅。
黯然送公姥,闭户独嚎啕。
茕茕守孤灯,哀哀煎且熬。
莹莹芒花草,迎风舞塘坳。
嘤嘤小儿女,牵手结花扫。
老妪驱牛过,悲声话细佬。
慎莫戏水边,慎莫折芒草。
注:
一、排灶,旧时海南文昌农村举办喜宴时要从山坡上挖来土块垒成灶台炒菜,一般是多个灶台连成一排。
二、白糕,在海南文昌的农村,新娘出嫁时要从娘家带来一种用糯米制作的糕点,到新郎家后分发给前来讨取的小孩,称为新娘糕。新娘糕本身是白色的,外面用粉红色的纸张包裹。
三、双鳗,一种彩色的小鱼,体上有红色和黄色的条纹,多见于稻田和溪流。
四、诺尼,桃金娘的果子,可食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甚常见。
五、蚊国,在海南话里与“曼谷”的读音相近,通常用来指代泰国。
六、暹罗,泰国的古称。
七、细佬,粤语中对小孩的称呼。
谢谢小小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