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碎.西安

By , 2009年9月28日 11:34 上午

花三天时间,粗略地转了转西安周边的博物馆,大概地说一下我个人的印象吧。

大雁塔旁边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名头虽然很大,但是参观环境实在难以让人恭维。大概是因为免票的关系,来参观的人很多,大都是旅游团一车一车地拉过来的。早上等着领取免费门票的队伍,往往要排到大街上好远。不过人多了,不免就有点杂乱。博物馆里此起彼落的闪光灯,很难让人静下心来欣赏那些经历了千年沧桑的艺术品,它们实在是承受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蹂躏了。博物馆里有很多工作人员,但是对此全然不闻不问,也许往墙上悬挂一个“请勿使用闪光灯”的牌子就等同于完全尽到了他们的职责。可是我们舍不得,便时时提醒身边使用闪光灯拍照的游客,请他们把闪光灯关闭。其实大部分游客是讲理的,他们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闪光灯会对这些古老的艺术品造成损害而已。

小雁塔里边的西安博物馆,倒是一个清幽的所在。人非常少,但是看起来素质很高,基本上没有乱闪的现象。到这里来的人,我想大都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不是旅游团的安排吧。这里的展品非常不错,尤其是佛像展,全面地展现了汉传佛教早期的风貌。我最喜欢的,是一尊面带微笑的天王,是唐代的作品。那天王脚底下踩着一对俏皮地假装痛苦挣扎状的小鬼。那天王的端详宝相,那小鬼的盎然童意,我想,只有在真正的太平盛世才能够看得到吧。

城墙地下的碑林,值得一看。饱读诗书的人,应该会喜欢看看《春秋》和《论语》等经典著作的原始风貌。像我这般没文化的,欣赏不了那些有很多字的碑,只好去看石刻展。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都是看一眼就忘不了的。早期的东王公(太阳神,又称东君)和西王母(月亮神),就那么寥寥几画,却是很美的意境。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以写意为主流,空而不虚,值得静下心来慢慢地揣摩。

往兵马俑博物馆去的路上,是半坡遗址博物馆,相当的棒。兵马俑博物馆是所有前往西安的旅游团必经之地,但是我并不喜欢。那里虽然有不少东西,但是都被远远地挡在围栏后面,看不清楚。更可恶的是进入博物馆要步行经过一条长长的商业街,如果不愿意这么走的话就要多交钱坐电瓶车走一个专用的通道。

咸阳博物馆,相当精彩。我们到达咸阳的时候,大概是早上八点半,工作人员把我们放进去之后,便开始打开饭盒吃早餐。这里的展品以秦汉文物为重点,最精彩的是西汉的三千彩绘陶兵马俑。和秦始皇的兵马俑所不同,这批兵马俑是小尺寸的,站立的武士俑只有三四十共分高,骑马的武士俑有小马和高头大马两种,最高的也不过是六十共分左右。这批兵马俑可以近距离观看,细细看去,千人千面,令人惊叹。这里的游客很少,但是工作人员非常尽职。展厅里没有人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关掉全部灯光,等到有人进来的时候再打开。虽然这里的条件远远比不上陕西历史博物馆,可是工作人员对文物的精心呵护,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远远比不上的。(顺便说一句,咸阳博物馆那条街的古建筑,也值得一看。)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旁边则是霍去病和卫青的坟墓。茂陵博物馆展出的石刻,是我生平所见最好的雕刻。最喜欢的,是那只石蛙,真是绝了。一个好的雕刻,是根据雕刻材料本来的形状,加以最少量的雕琢,勾画出该材料本来的神与气来。人们总说“画龙点睛”,一块石材就是那龙,而雕刻家所做的事情,就是点出那眼睛来。茂陵最大的问题,是管理不善。那些石刻,就陈列在自行车棚般的简易遮雨棚下,基本上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很多游人经过的时候,顺手就往石刻上面乱摸,全然不顾展区悬挂的“请勿触摸”的牌子。旁边没有任何管理人员,似乎立这块牌子就是他们全部的责任。我们实在看不过去,便提醒身边那些乱摸的游:“不要摸,这是国宝”。大多数游客听了提醒,就不摸了,不过也有例外的。一位游客反问道:“国宝就不能摸了?我可是花了钱进来的。”一位游客质问我:“你是管理员吗?”我说:“不是。”又问:“你是导游吗?”我说:“不是。”那游客终于按捺不住,破口大骂起来:“两个傻X,狗拿耗子管什么闲事?”夫人气不过大声说了一句:“是中国人就要爱护我们的文物。”旁边的游客都用异样的眼神看我们一家三口,就好像是天外来客一样。

不生气,就是觉得非常的悲哀。建飞说这不是我们民族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是。

法门寺,给我的感觉很复杂。皇家道场的法器,确实是相当的精美,不过我总觉得与佛法的精神有所出入。最大的问题,是这里公然陈列赝品。所谓的汉白玉阿育王塔(坦率地说,阿育王塔这个典故,我是不相信的。阿育王的与秦始皇可以说是同时代的人物,大概比秦始皇年长四十岁左右。阿育王是否曾经向周边国家赠送佛舍利,本身就是一个有待考证的问题。佛教入华的时代,按照通常的观点最早也只能够追溯到西汉。所以中国的阿育王塔,基本上都是关公战秦琼的产物。),分明就是三流画师的涂鸦之作;所谓的镏金铜浮屠,也是粗制滥造的仿制品;此外还有十几件展品,都明晃晃地让人心里没底。墙上倒是贴着原件的照片,就是不懂文物的人,看了也知道跟陈列柜里那个不一样。抛开原件与赝品的艺术价值不谈,我总想问一个问题,就是那原件到底是被谁咪了。

乾陵,风水真好。学习建筑的,都应该来看看。当然,俪山(秦始皇陵)的风水,也是非同一般。

最喜欢的,是汉阳陵。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的同茔异穴合葬陵园。汉阳陵的规模虽然庞大,但是其朴素深深地让人感动。大部分的陪葬品是陶器制成,没有华丽的纹饰,就像是平民老百姓的日常用品。汉文帝说了:“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汉景帝在爱惜百姓,养育民力这方面,完完全全地继承了汉文帝的大慈心,不然又怎么会有文景之治呢。中午时分,与夫人和小女一同坐在汉阳陵的小树林里野餐。四周芳草萋萋,凉风习习,鸟语花香。下午四点,站在南阙门的地下,在秋虫的蛰鸣声中想起“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两句词来。

博物馆里有介绍说汉阳陵基本上没有大规模被破坏的痕迹。一代帝王,两千年来能够安然酣睡,汉景帝他配得上这样的福报。

3 Responses to “零碎.西安”

  1. Sin-Yaw Wang说道:

    文明是教育及财富的副产品。
    当教育水平不够,国民收入不高时,很难有高文明的社会。

  2. TomTom说道:

    差距是肯定的,也不是今天才有的。看到进步,看到希望。如果只和发达国家比,
    半个地球就活不成了。 衣食足而知礼节。 美国人在katrina飓风后的表现,让我相信如果美国人的生存状况和资源如中国,也不会像现在一样。

  3. wushu说道:

    是“骊山”,不是“俪山”。
    怎么不去重阳宫呢?那边也是碑林。而且没有市区的商业化气息。

Leave a Reply

Panorama Theme by Th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