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作业(栋宇云飞版景迈古树顶芽)
这一份作业,品饮的是栋宇云飞版景迈古树顶芽。这一款茶,虽然打劫得手已经三个多月,但是一直没有打开过。今天第一次品饮,冲泡方法不免要保守一些。现将冲泡和品饮过程整理成茶记一篇,请云飞大哥与各位茶友指正。
茶具:110 CC白瓷盖碗
用水:自备井水,经粗纱网、细绵网、活性炭三层过滤
水壶:随手泡
水温:80度到95度之间
茶量:5.0 克
水量:80 CC左右
冲泡:5秒到120秒
这一块茶饼,干净清爽,条索分明,有些许紫芽。清闻花香淡雅,略带轻微烟味。掰下茶叶适量置于茶荷内,茶叶大小匀称,叶片完整,极少碎屑。用沸水冲洗白瓷盖碗,趁热将茶叶投入盖碗中震荡数次醒茶。温热的茶叶花香更浓,烟味更淡。冲洗茶具及醒茶后不再烧水,直接用随手泡中的热水冲第一和第二泡茶,然后重新烧水冲第三泡茶。从第三泡茶起,每三泡茶重新烧水一次。出汤时将茶汤注入公道杯,又由公道杯分注入茶杯。
第一泡:水温大概为90度,注水后立即出汤,主要目的是醒茶。尽管没有使用滤网,茶汤也基本没有碎末杂质。茶汤颜色极浅,淡黄色偏浅橙色。清闻有些许野蜂窝的甜香,极淡,若隐若现。入口有轻微花香,不苦,不涩,微甜。饮后有轻微生津,口腔清爽。有些许回甘,不明显。
第二泡:水温大概为85度,注水10秒后出汤,依然是为了醒茶。茶汤颜色转浓,接近鹅黄色,透亮,无杂质。清闻依然有极淡的野蜂窝甜香,但是很快被花香所遮掩。入口花香更浓,比第一泡更甜,伴随着极轻微的苦涩。一二十秒后苦涩尽散,柔柔的甜,不强烈,但是延绵不绝。有淡淡回甘,但是比不上甜味明显。
第三泡:重新烧水,水温大概为95度,注水10秒后出汤。茶色鹅黄,清澈透亮。甜香不现,花香扑面。入口清甜,苦涩感比第二泡稍强。苦味一二十秒左右便消失不减,舌面上依然有轻柔的涩感。淡淡的甜,极温柔,如沐春风。回甘也是淡淡的,舒缓细腻。
第四泡:水温大概为90度,注水20秒后出汤。茶色鹅黄,清澈透亮,花香略弱。入口更苦更涩,口腔有舒张感。片刻之后,苦味消散,甜味浮现,柔柔的涩感轻轻地停留在舌面上。甘甜犹如水乳交融,缠缠绵绵,难舍难分。
第五泡:水温大概为85度,注水20秒后出汤。汤色鹅黄,清澈透亮,花香更淡。入口不苦,不涩,清甜,柔和。
第六/七/八泡:重新烧水,水温大概为95度到85度,冲泡时间分别为30秒,45秒,60秒。茶色鹅黄,清澈透亮。花香一泡比一泡更淡,到第八泡时几乎淡不可闻。入口不苦,不涩,清甜。甜味淡淡的,柔柔的,犹如三月里江南的清秀少女。纤纤素手,轻轻地敲响红牙板,缓缓地唱起杨柳岸晓风残月。
第九泡及往后,适当增加冲泡时间,从60秒逐渐增加到120秒左右。汤色不见变淡,但是茶香已经极弱,依然淡淡的清甜。温柔,细腻,婉转。
最后看一下叶底,主要是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新芽。茶叶颜色嫩绿带紫霞,肥壮鲜嫩,极少破损。
如下图片,分别是第一、三、七、十三泡的茶汤。
这一款茶,象极了十五六岁的小家碧玉,满面羞涩,外敛内秀,温柔婉转,感人至深。可以想像,云飞大哥收藏此茶之用心良苦,比起皇帝选妃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您所泡的茶所用的水,是否是山上冷泉水?所用的壶是否是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好紫砂壶?
我用的是井水,用的是普通的白瓷盖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