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上的故事 (林妙丹)
发表时间:2016-06-15 06:08:49不知道北方有没有过这个说法。反正在我们的家乡称之为“玩路”。就是放学后不直接回家,而是边玩边回家,等玩着到家时,爸爸已经拿着棍子坐在家门口边看报纸边伺候等着了。
我小时候很喜欢玩路。从不走大道,各条乡路换着走,各个村庄窜着走。我会在路上浪费掉多少时间呢?记得有一次午睡后,跟姐姐去上学。走着走着,两个人忽然记起今天是周五,周五下午的第三节课是劳动课啊,劳动课得每个人都自备扫帚带过去的呀。我们都忘了带扫帚了,怎么办?!还是姐姐足智多谋,决定自制两把扫帚。这里拔几根荆棘,那里捡几根树枝。就这么边走边玩边捡,还真捡到了两把树枝,再用绳子一捆,两把扫帚就形成了,两个人为此还很是得意洋洋。等走到学校,正好第三节课铃声响了,直接可以不用进教室,直奔到操场上属于自己班级的那块空地上集合就行了。扫帚没扫几下就散架了,就又等着姐姐一起回家了。
上学的路上,大多时候都是跟同伴聊聊天,边走边聊,摘摘树叶,摘红豆编项链(记得那时候的红豆真多,但是现在我们市场看到的红豆的小黑点不是穿不过去的吗,怎么记得小时候摘的红豆能穿过去窜成项链呢,有可能那不是叫红豆,我亦未知其何名,只是小朋友们都幻想成是红豆罢了),摘椰子叶编小球(编完几个小球,放学后就可以玩了),摘指甲花来涂指甲,又或者拿着买来的一大把吸管,边走边编草帽,那时候可真流行带吸管编的草帽啊。不管怎么说,这些能边走边编的事情都浪费不了多少时间的,终究是会走到学校或是回到家的。真正浪费时间的,是得有事情做!
而我大多时候,在路上做的事情就是捞蝌蚪。一捞就能捞上好长时间。每当下雨后,池塘里都会有好多蝌蚪,因为那时候的劳动课都是需要自备工具的,所以我们也是经常有簸箕在手的,卷起裤腿,下到水里,簸箕一捞,就能捞好多条,一条条黑黑的蝌蚪拥挤着游来游去,很是有成就感。放到白色塑料袋里带回家,再装到杯子里,总是幻想着它们哪天会变成青蛙,但总是没养上两天就会死掉。
有一天,我和姐姐不捞蝌蚪了,而是捞鱼!我们在池塘边惊喜地看到里面竟然还有鱼!姐姐卷起裤腿,很用心很费力地去捞鱼。我专门是从鱼后面赶鱼的,姐姐拿着簸箕迎面来捞。捞了好久啊,鱼儿真是太狡猾了,游得太快了,很难捞到的。我们兴奋极了。赶紧把它装进白色塑料袋里。为了不让鱼儿溜回池塘里,我得紧紧地握住塑料袋,蹲在池塘边等姐姐。抓到了第一条,姐姐更有精神和动力去抓第二条了。我们两个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想着如何回家让妈妈煎着吃。这时,走过来一个男青年,蹲在池塘边抽烟,满脸心事,很不开心。但是,我是太开心太兴奋了,恨不得把我的喜悦分享给所有的人听。我兴冲冲地跑到他跟前,举起手中的塑料袋,喊道:“你看你看,我们抓到一条鱼了!”男青年默默地看了那塑料袋几眼,默默接过那个塑料袋。接着,默默地做了一件让我和姐姐顿时目瞪口呆的事情。就是默默地把塑料袋倒过来,水和鱼都流进了池塘里,我们辛苦了半天的劳动成果瞬间被又倒回了池塘里。然后,他不顾我的如何目瞪口呆,和之后的泪流满面,继续沉闷地抽着烟,干脆无视我站在他的面前。弯着腰浸在水里的姐姐也是敢怒不敢言,但是对于抓鱼已是索然无味。我们安静地收拾工具和书包走回家。直到走了好远,姐姐才开始像我发火:“谁让你给他看得?!你看不来他是个玩仔吗?我们抓那条鱼有多辛苦吗?!”我一句都反驳不了,因为确实都是我的错。但是我的心是在淌血的,委屈万分。我恨那个男青年,恨了很长时间!
本来是想捞鱼回家给妈妈煎鱼吃的,没捞成。反倒后来有一次还真无心插柳柳成荫了,终于有一回给家里做了次“贡献”的。那一次是放学后跟同学结伴回家。走到一片稻田边,有一条小溪,小溪里好多蜗牛啊!我们就卷起裤腿下水抓蜗牛。抓蜗牛真好玩儿。其实是,玩水真好玩!蜗牛抓了一只又一只,装在塑料袋里。每个人都抓了满满一塑料袋。那天玩了多久,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回到家天已经黑透了。等走到我家时,其他两位同学忽然都不想要这些蜗牛了,都送给了我,所以我就拎着满满三袋蜗牛回家了。结果,回到家,妈妈惊奇地发现,我带回来的是田螺。妈妈就拿来炒了满满一锅给我们吃。蜗牛真是好吃啊。不对,应该是田螺真是好吃啊!但吃完之后,却也引来了我一块心病,我要不要告诉那两位同学,我们抓的是田螺而不是蜗牛呢?如果他们知道田螺那么好吃的话,要让我还给他们两袋田螺,我去哪里抓来还给他们呢?我为此担心了好久。
那时候,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发生的趣事真的很多,随便看到一样东西都能引起我们的浮想联翩。还记得那时候,家乡还只有一个工厂烟囱高高耸立,每次经过那个烟囱,都能让我想象出各种各样离奇的故事。
后来,上了中学,安分了许多,家离学校本来也不远,来来回回也就一条路,但我还是不愿走大道,而是走着一条村路。村路绿树茵茵,蝉鸣不断,路边都是外地人搭的帐篷住着,他们大多数都是些捡破烂的人,帐篷破破烂烂,门口堆尽了捡来的报纸和瓶瓶罐罐,小孩子们也不用上学的,跑来跑去,搬着板凳玩。那正处于我悲秋伤春的青春期,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无尽的悲悯。有一天,看到他们蹲在门口捧着一碗面条大口大口地吃着,更是让我感慨万分,天哪,他们竟然穷到如此地步,连大米饭都吃不起,只能吃面!直到后来,我上了大学才知道,原来有些地方就是惯常于吃面不吃米饭,而非是因为穷。
上了大学后,也曾带男朋友回去那条我所形容的浓荫蔽日、蝉噪聒耳的罗马蒂克小道走一走。结果,依然是一些外地人搭着帐篷住着,这些人依然是靠捡破烂为生的,依然有穿着破破烂烂的小孩子在追逐着嬉戏。但是,所谓的小道已经是垃圾满地,臭气冲天了,甚至不少地方还淌着污水,得跳着跃过去。我无法想象当年的自己,怎会选择这样一条小路整天上下学。
那时候,心里不仅对他们充满了怜悯,还对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因为他们讲着跟我们完全不同的普通话。那时候的我,已经开始读三毛,开始对远方充满向往,对未知充满好奇。虽然来来往往都只是这一条小道,但是对这条小道中所分叉到别的方向的每一条小路都充满了向往和好奇,很想知道这条小路会通向哪里,那里的人又都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此时此刻都在干着什么。常常会驻足在分岔路口眺望许久,但中学课程紧张,没有过多时间让我去探索课外的东西,去踏足小道之外的小路。那些从未走过的路、从未见过的人,在我的心中一直都为他们保留着一份余地,他们永远神秘地存在那里,就等着我去探知。
上了大学,我果真走过了很多路,去过很多地方,跟更多的陌生人擦肩而过。等到某一天自以为已经走遍千山万水,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所走过的路都是目的地过强了,都是直奔着目的地或是直奔在目的地等着自己的那个人而去的。至于在路上煎熬而过的日子,要么就是了无趣事可言,要么就是把经历当做辛苦去咒骂。用一句俗之又俗的话来说,就是忘了看沿途风景。或许,对于成年人来说,享受路上的趣事,这种事只有小时候才有的了吧。
上一篇 | 下一篇 |
姓名: | |
评论: | |
请输入下面这首诗词的作者姓名。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
|
答案: | |
云与清风常拥有,
冰雪知音世难求。
击节纵歌相对笑,
案上诗书杯中酒。
2000.12.31 于 洛杉矶